老铁 发表于 2014-12-8 20:37:02

两代人的幸福

    生于50年代的父亲朴实、敦厚、勤劳、踏实;生于70年代的哥哥大胆、精明、积极进取。或许是不同的年代造就了他们迥异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又成就了他们各异的人生。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对成功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却都是一样的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张家口农村,国民受教育程度很低。初中还未毕业的爸爸竟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高材生。十六岁的时候,爸爸就当上了村里的大队会计。由于工作出色、学历高,两年后爸爸被选派为工农兵学员,成了村里唯一的大学生。那时能上大学就意味着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能成为一个“吃公家饭”的人,而这一切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讲,的确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1997年,哥哥参加高考。那年正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大规模扩招。这时能上大学己不是一件让人十分激动的事了。哥哥所在的重点中学,上线率已达到45%。哥哥学习成绩好,可以报考名校最热门的财会、计算机专业。但哥哥却瞒着家里偷偷的报考了畜牧养殖专业。爸爸知道后,铁青着脸对哥哥说:“这个专业是冷门,将来找工作要靠你自己!”哥哥坚定的点着头,脸上却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爸爸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咱是社会主义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或许正因为如此,爸爸每次调动工作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组织安排,工作需要”。爸爸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干的得心应手。但后来厂里财务科需要财会人员,爸爸服从组织安排,调到财务科工作。做财务爸爸是外行,为了做好工作,爸爸起早贪黑自学财会知识,后来还考取了会计师资格证。每当谈起这时,爸爸总不无得意的说:人啊,就要干一行,精一行,要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干好……
    哥哥的佐佑铭是:人生苦短,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大学毕业后,哥哥考取了畜牧局的公务员,工作不到两年,就觉得工作没有挑战性,顶着全家的压力毅然辞职到北京打工。哥哥的专业过硬,不到两年就被提拔为年收入近十万元的分厂经理。可谁知,事业上如日中天的哥哥竟出人意料的辞了职,与同学投资合伙办了一个养鸡场。自己创业谈何容易!缺乏资金、缺少经验,一年来,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哥哥不气馁,他说:“年轻人,要勇敢的面对生活,要以一个奔跑者的姿势前进……
   爸爸以适应生活为快乐,哥哥以挑战生活为乐趣。或许,这就是时代赋予的两代人的幸福!


                                       任铁英

wcfyyq666 发表于 2014-12-8 20:46:39

回 楼主(老铁) 的帖子

欢迎老铁

老铁 发表于 2014-12-8 21:46:35

谢谢杨老师。俺是新人,请多指导。

屈联西 发表于 2014-12-8 22:53:15

咱是社会主义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随其自然 发表于 2014-12-9 09:49:08

爸爸以适应生活为快乐,哥哥以挑战生活为乐趣。或许,这就是时代赋予的两代人的幸福!知足者常乐!

胡云峰 发表于 2014-12-9 11:49:50

两代人的幸福观,价值观不同,但追求幸福的目标是一致的!

胡云峰 发表于 2014-12-9 11:50:06

问好老铁!

老铁 发表于 2014-12-9 19:40:27

回 6楼(胡云峰) 的帖子

问候胡老师,请胡老师多多指导

老铁 发表于 2014-12-9 19:42:54

回 4楼(随其自然) 的帖子

谢谢老师。 希望能从爸爸和哥哥这样的个体反映出社会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还请老师多多指导。

老铁 发表于 2014-12-9 19:44:50

回 3楼(屈联西) 的帖子

谢谢屈老师点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两代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