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益言 发表于 2015-1-20 18:07:45

再说母亲

  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女人的茶饭、衣服”,如果把这句话用来概括我的母亲,也很恰当。

  母亲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不但学会了看病抓药,而且秉承了祖训,做得一手好茶饭,好衣裳。

  我对母亲的记忆是从四岁开始的。那时候条件差,物质匮乏,经济萧条,全国各地都一样,人们都在艰难的度日。为了让父亲和几个哥哥吃饱吃好,好参加对里的劳动,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改善着家里的伙食。春天,壮劳力出工走了以后,母亲就带着我和弟弟到村子外边的荒地里掐苜蓿、马齿苋、苣苣菜、芦牙、野沙葱、榆树叶等,回来洗干净作成凉菜或是下饭;夏天,母亲常常下湖去摸鱼儿、掏野鸭蛋、抓野鸭,改善生活,增加油水;秋天,母亲拿着铁锹去挖野葱、摘野果子、打沙枣,进行晾晒,为冬天做准备;冬天,人们都闲了,母亲更是忙,顿顿想着花样让家人吃得高兴:葱花饼、窝窝头、沙枣面馍、韭合子、肉拌汤、玉米面馓饭……虽然都是粗粮,但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满口流香。

  那时候什么都紧张得很,什么都按票供应。像我们这样的七口之家,一年的布票只有两丈三寸,有大人穿得就没有小人穿的。就是大人也是补丁摞补丁,一套衣服要几年价穿哩,向队里光屁股的小孩子多的是。那时候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一套衣,传家宝,大人穿了小孩穿;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还在望眼穿。”母亲为了让我们人人穿上衣服不至于冻着,常常是半夜半夜的不睡,将大人穿过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这样比比那样画画,改成我们穿的衣服,还要在破烂的地方绣上花儿,就是布头子,也要对成花布兜、书包、手套什么的。我记得最清的是,我和弟弟小时候年年戴的是虎头帽子、虎头手套,穿的是猫儿头鞋子,背的是花布书包,队里的人都羡慕死了,常常利用下班的闲暇时间找母亲学做这些东西。那时我家可谓门庭若市啊,什么“地、富、反、坏、右”早被人们忘记了!

  母亲不但是一个贤淑的人,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看看现在的孩子吃的、穿的都是买来的,虽然暖和、漂亮,但总没有母亲的手温,我多少感到有点遗憾。再看看现在的大多数女人,尽管穿得体面,可是什么针线活都不会做,就是自己家人的衣服开了线,也要请裁缝,怎不让人生出些“女人将不成女人”的感慨来啊!

  如今的生活好了,为什么有的女人却退化了呢?我怀念我的母亲:勤劳、善良、手巧的母亲。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5-1-21 08:53:46

对于母亲,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而母亲的勤劳、善良、手巧却是那个年代最深的记忆。

邵世新 发表于 2015-1-21 09:05:42

母亲,世上最值得尊敬的人。

1956whsg 发表于 2015-1-21 15:58:25

母亲,一个伟大的话题。

欢迎光临原创天地并期待更多佳作!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5-1-25 01:34:04

感谢老师的支持!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说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