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鑫黄国强 发表于 2015-2-5 08:21:11

乡村过年唱大戏

            乡村过年唱大戏            
                                     
                        湖北三鑫黄国强


    去年春节回乡下过,倒不是乡下年味格外的浓厚,而是黄氏祖先(南宋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今年在我的老家坐案过节,要唱大戏庆祝。因为这个,作为后人的理应回家敬仰先祖之恩,祈求能够得到先人神灵的庇护,落得个心安理得。

       家乡人十分看重祖先坐案,十几年不回家的亲人,在这一天也会千里迢迢的赶回,虔诚的跪拜在他老人家案前,以示尊崇。这个时候也是家乡大团聚的热闹时刻,在村子祖堂的对面,立起了戏台,请上戏班子唱上几天几夜的大戏。我记得家乡唱过二次大戏,每隔16年先祖来家乡坐案,就唱一次大戏。九三年唱过一次,那时我才19岁(时间过的真快),当年家乡经济不好,唱戏开锣没有现在这样大放烟火,只是将黑火药填在一排钢管内,装上引信,嗤嗤点燃,轰响声不绝,燃烧后的烟灰将我们一群年轻人染得漆黑,这样,戏便开锣了。

       这往后,先祖春节来家乡坐案唱戏的间隔时间翻了一倍(以往是16年轮一次,现在要32年了),因黄氏后人发展太快,周围黄姓村庄也要争相供奉先祖。父辈们扳着指头计算着,摇着头说,看来这次是我们见到的最后一次大戏了(可不是,下次家乡唱戏,我也都快70了),言语间大家感慨万千。

      家乡唱大戏是孩子的乐园,想当年在家做小孩的时候,听说外乡唱戏,一群好友三五成群的相邀前往,并不是唱戏的情结吸引我们,而是赶场做生意的甘蔗、油条、馄饨对于我们太有诱惑力。有时候,情窦初开的年青男女,在这戏台下面,眉目传情,有可能在这里就互定终身了,哈哈,我记得我外婆家那年唱戏,隔壁的舅舅看中了某位年轻女子,直接找到女子家门,赶都赶不走,就这样真的把这女子赖回了家。

       其实,家乡的大戏真正是老人们的精神乐园,乡下文化资源还是相对贫乏,老人们对戏曲的喜好程度,不亚于我们对网络的依赖。台上戏子演的悲悲戚戚,台下老者看得泪水涟涟,每当戏终人散之时,大老远来看戏的老人,凭着在台下买的几根油条,一瓶泉水就当着午餐,等上几个小时,继续守候着。

       真正说起来,家乡的年味也是越来越淡,全村青壮年不是外出做生意就是打工挣钱,每年都见不了一次面,当年离家出去的人,如今回家满眼看到的是不认识的年轻人。去年春节,儿时一起玩大的小三大哥好几年都没回家,这次先祖坐案回家时和母亲同车,他喊了几句“妈……”都没有回应,直到下车后母亲仔细打量才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小三大哥说起来眼泪在眼眶打转,要不是这祖先坐案唱大戏,同乡同门相见不相识的场面是多么的令人尴尬和遗憾啊。

       春节唱大戏,使乡村的年味浓了许多,作为见证者,记录了乡戏的一些片段,待来无事年翻开之时,有那么一些回忆细细品味,肯定是一件好事情。

打工者 发表于 2015-2-5 08:26:13

Re:乡村唱戏过新年

好帖,点赞!

沩水云飞 发表于 2015-2-5 08:36:19

春节记忆,年味十足

沩水云飞 发表于 2015-2-5 08:36:33

感谢老师精彩分享!

屈联西 发表于 2015-2-5 08:36:53

真正说起来,家乡的年味也是越来越淡,全村青壮年不是外出做生意就是打工挣钱,每年都见不了一次面,当年离家出去的人,如今回家满眼看到的是不认识的年轻人。这就是农村现状。

湖北三鑫黄国强 发表于 2015-2-5 08:53:43

回 1楼(打工者) 的帖子

谢谢老师点评

湖北三鑫黄国强 发表于 2015-2-5 08:54:14

回 2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谢谢老师光临点评

湖北三鑫黄国强 发表于 2015-2-5 08:54:43

回 3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首次来到你的平台,请多关照

湖北三鑫黄国强 发表于 2015-2-5 08:55:43

回 4楼(屈联西) 的帖子

恩,现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农发要发展,但是不能牺牲传统的优良习俗

沩水云飞 发表于 2015-2-5 08:56:21

Re:回 3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引用第7楼湖北三鑫黄国强于2015-02-05 08:54发表的 回 3楼(沩水云飞) 的帖子 :
首次来到你的平台,请多关照 p_w_picpath/back.gif
这个是必须的,欢迎老师常来交流!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过年唱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