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2:59
集体性是六十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图为1960年1月,北京厂甸,人们在春节市场中选购年货。供图:FOTOE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3:29
1967年,国务院发出了“今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中国自此进入“革命化的春节”。图为文革期间,广东省罗定县扶合公社旗垌大队革委会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举办了“破旧立新迎春节”妇女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直到1980年,春节放假制度才全面回归。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4:31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的消费主题依然是“排队”。要想吃一顿稍好一点儿的年夜饭,对大人小孩都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图为1984年春节前夕,居民在杭州市章家桥菜市场前排队买菜。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5:43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物质逐渐丰富起来,图为1982年春节期间,特级售货员张秉贵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组柜台服务。摄影:杨绍明/新华社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6:56
1985年春节前夕,湖南省益阳市大桥农贸市场各种农副产品十分丰富,平均每天成交额达4万多元。这是蔬菜区一角。摄影:宁光前/新华社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7:30
1986年2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中)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罗干(右一),到北京崇文门菜市场慰问商业职工,和他们一起站柜台买年货。摄影:王光禄/新华社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8:01
1986年2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中)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罗干(右一),到北京崇文门菜市场慰问商业职工,和他们一起站柜台买年货。摄影:王光禄/新华社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8:46
春节穿新衣。上海南京路,春节前夕显得格外繁荣。图为上海最大的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商店里,顾客在挑选新年新衣。摄影:杨溥涛/新华社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19:23
八十年代,冰箱、洗衣机、电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图为1988年2月初,随着春节的临近,在武汉中心百货大楼,前来选购电视机的人群挤满了大厅。摄影:周国强/CFP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2-11 21:20:02
吃穿之外,便是民俗。北方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几乎每天都有特定的风俗。而逛庙会则是北京旧时过年的主要习俗。图为1985年北京地坛庙会上。老阿/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