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whsg 发表于 2015-2-25 10:33:26

难忘那个“年”——作者    虎娃

                           难忘那个“年”
                           作者    虎娃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漫漫人生路走下来,新年年年过,因为大同小异,似乎有点麻木了。要说最难忘的那就是上山下乡的第一年。

      一帮十几岁的大孩子第一次离开至亲温暖的家,去到荒山僻壤苗族山区,接受时代赋予的磨难。思家的情结可想而知,随着春节的临近愈来愈迫切,小心眼里早早准备着,要带点红苕、花生、黄豆、茶油等土特产回家,当时城里要凭票证购买呢。
      爱臭美的女孩子则相约,翻山越岭到县城去照几张民族服装的照片,带回家去炫耀给爸妈看,因为那时有个共同的把戏:报喜不报忧。平日里再苦再累,生活中再艰难,家书中总是说:“一切安好,不必挂念”。至于服装的来源很简单,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他们穿的是自织的土布,虽然粗糙点,可却是正宗“全棉”的。妇女的服装上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嵌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考究,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借她们的衣服去县里照相,她们高兴得不得了,似乎觉得她的衣服能上照片是件很荣耀的事情。

      盼啊盼,盼着过年回家转。谁知一纸“过个革命化的春节”倡议书,把回家变成了泡影。那年代,有谁敢跟革命对着干呢?

       那年的除夕出奇的冷,外面雾凇晶莹,树挂遍野,只觉得格外萧瑟凄凉。
       知青屋中央火坑里枞木块熊熊燃烧,邻里挨得近的几个队的知青自动聚在一起。开始挺热闹的,多添了两盏煤油灯,显得从未有过的亮堂,女生互相问长问短,谈着趣事,说着悄悄话。天生好斗的男生,扳起了手腕子。随着夜深弥漫,聊话的语声渐渐低了下来,不用问都知道心里想着什么。有的女孩开始抹眼泪……不知是谁小声哼起了知青之歌,歌声感染了大家,一忽儿更多的嗓音汇成了大合唱,唱了一遍又一遍。这是根据《秋水伊人》改编的《知青之歌》:

         望断家乡,不见妈妈的慈颜;
      更残漏尽,难耐衣食寒。
          往日的欢乐,方显出眼前的孤单;
            梦魂何处去,空有泪涟涟。
            几时才能回家转?妈妈呀,几时才能回到故乡的家园?
               ……
                              这篱边的雏菊,空阶的落叶,依旧是当年的庭院。
                  只有你的女儿哟,妈妈啊,已陷入绝望的深渊,在忍受着无尽的摧残。


      在这荒凉的山沟里,悲切的哭声和歌声构成了奇特的思乡交响曲。我们忍受住了力所不能及的超负荷劳动,经历了米汤里放红辣椒泡饭吃的磨难,但是对家园对亲人的思念却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得住。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一声震雷吼“年过完了,回家!”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回家!”

       于是有了年初一,在当地人叫“桐油凝冰”的马路上,出现一帮嘻笑颜开,笑话百出的返家“拉练”队伍,为了避免篇幅太长,这里就不赘述了。

       后来,同许多知青谈起过有关过年的话题,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印象最深、最刻骨铭心的就是第一个“年”!

1956whsg 发表于 2015-2-25 10:50:21

虎娃,一个漂亮的大姐,一位过花甲之人,更是一位网络人。她不仅文字美丽,其动画制作也较为精通。现在武汉一些老年大学教动画制作。
这是她的新作。

刘振 发表于 2015-2-25 13:02:03

难忘的知青年代!那艰苦的岁月,火红的生活。像一张老照片一样,印在人们心底。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5-3-4 09:42:47

欢迎各位老师支持和关注!问好!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5-3-5 23:20:21

祝各位老师元宵节快乐!

1956whsg 发表于 2015-3-7 15:53:48

纤手香凝 发表于 2015-3-9 21:44:54

欢迎各位老师支持!春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忘那个“年”——作者    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