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5-3-23 19:35:16

(婚庆5)嫁往台湾的桂林新娘达1.5万 全国各城市之首

●据不完全统计,嫁往台湾的桂林新娘已达1.5万余人。若以城市为单位,桂林籍台湾新娘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生长在桂林的她们,不仅让台湾的亲朋爱上了桂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两岸的情感交流渠道垒上了一块块坚固的砖石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岸一日生活圈”逐渐成形,两岸民众交流日益频密、深入,年轻人跨海学习、工作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切都让两岸交流增添了浪漫元素,桂台姻缘“去功利化时代”已经到来

   
    到目前为止,嫁入台湾的大陆新娘已有30余万。而据不完全统计,嫁往台湾的桂林籍新娘就已达1.5万余人。若以城市为单位,桂林籍台湾新娘居全国各城市之首。生长在桂林的她们,不仅让台湾的亲朋爱上了桂林,也在不知不觉中,为两岸的情感交流渠道的铺设垒上了一块块坚固的砖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桂台两地的经贸往来。

    近日,记者走近了看似有些“神秘”的她们,听她们说起了在台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寻常生活中,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桂台情缘”。

    两岸情浓 缘来都是一家人

    桂林山水因被载入台湾教科书而成为台湾游客最向往的大陆旅游目的地。多年以来,台湾一直是桂林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地,桂林也是大陆仅次于厦门的第二大台商入境地。每年来桂林的台湾游客在40万人次左右,许多台商在桂林投资、居住,常住桂林的台胞就有3000多人。

    桂林和台湾一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宝岛台湾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历来姻缘深厚。自上世纪80年代,台湾开放居民回祖国探亲以来,两岸交流交往逐渐升温,掀起了两岸通婚热潮。从1988年两岸通婚开始后不久,就有“桂林女儿”嫁到台湾当媳妇。1995年,桂林籍台湾新娘在台湾渐渐风行,2003年桂林籍台湾新娘数量达到高潮,每年均有上千对桂台新人步入婚姻殿堂。截至今日,已有约1.5万位桂林籍姑娘嫁台郎缔结姻缘,约占广西总数的68%,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现任在台桂林籍大陆新娘联谊协会理事的王莉,就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和许许多多大陆配偶一样,王莉刚去台湾的时候,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陌生的环境、异乡的孤独感让她很长时间不能适应。“特别是饮食,我刚去的时候特别怀恋桂林米粉,觉得台湾的东西都太甜了。”而几个月后,王莉慢慢适应了台湾。“台湾美食天堂这个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它汇集了各地美食,只要你用心发现就能在这里生活得很好。”王莉告诉记者,她不仅遇到了在台湾的桂林同乡,又通过她们的介绍参与了很多社会工作,还参加了当地政府安排的技术培训,结交了新朋友。不仅如此,她还积极介绍两个妹妹都成了大陆新娘。一家人三姐妹,在海峡对岸团聚。现在住在桂林的王莉母亲告诉记者,女儿们嫁到台湾,她也沾光经常去,现在台湾每个地方她都游遍了,自己在台湾也很熟悉,和女儿们的邻居关系也很好,去哪里都能自己认路回家。“每年大年初二,我们家就像娘家一样。两个姐妹都会携家带口过来。全家一起围炉吃火锅、打麻将,孩子们围着要红包,一起去旅游,特别热闹。”王莉幸福地说。

    嫁入台湾的桂林籍新娘,让两岸交流更深入,更细致,更有人情味,更展示了这永远也斩不断的亲情血脉,情感根系。25年时间里,一代桂台血脉已经茁壮长成,成为了维系两岸情感互动的新生根系。

    小华是灵川妹子,见到她时,一袭豆绿色的职业套装,非常精神。见到家乡人,小华自然地流露出亲切的笑意。她已经三年没回过娘家。“下飞机,走过新修的机场路,看到临桂新区的高楼拔地而起,非常惊喜。回到老家灵川时,居然不认识路了。”家乡的变化让她感到兴奋。

    如今,小华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1997年,她与台湾的先生结婚,至今仍然恩爱有加。“老公在外面总要把我推销出去,他总向朋友介绍:‘我老婆是桂林人哦!’”台湾的朋友们此前早已对桂林有所耳闻,加上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对桂林更是向往有加。

    小华的口音中,已经不自觉地带上了我们耳熟的台湾腔调,除此之外,她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台语,她在被台湾文化深深影响的同时,也在一些细节中,向台湾同胞展示着大陆文化、桂林文化的特色。“在台湾生活,与当地人并没有隔阂,时常,还会向家人、朋友介绍一些桂林菜,家乡菜还深得大家的喜爱。”小华回忆说,初嫁台湾时,婆婆听不懂她的国语,只会说台语,她就从做菜开始,一点点与婆婆交流,如今,家人也时常喜欢换换口味,说要吃桂林菜。

    “两岸都是一家人”并不是口头上的愿景,就在基层,在民间,桂台两岸正在分享着“一家人”的亲情、友情,分享“家”的温馨,分享两岸共建的成果,共享着和平、和谐、和睦的关系。

    台湾郎为何钟情于桂林女子?

    据桂林市台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03年,桂林市共有6000余名女青年与台湾同胞喜结连理。转眼这十年时间,又有将近一万名桂林籍的女子远嫁台湾。在海峡两岸联姻方面,桂林也是居全国各城市之首。那么是什么让台湾小伙儿钟情于桂林妹子?

    “最早的台湾小伙子娶桂林女孩,源于旅游。”台湾外籍联姻婚介辅导协会理事长朱先生表示,1987年底,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台胞相继到桂林走亲访友,饱览桂林山水,考察投资环境。桂林优美的风景、宽松的投资政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桂林人的真诚、友好、热情,吸引了许多台胞到桂林投资建厂、兴办企业。

    据资料显示,自1988年首家台资企业落户桂林以来,已有390余家台资企业在桂林扎下了根。在这愈加频繁的走动来往与互惠合作中,加深了台胞对桂林人的认识和了解,桂林人也视台胞如骨肉。在台资企业内,朝夕相处的生活、学习、工作,使许多台湾男青年对桂林女青年暗生情愫,以至谈婚论嫁。

    不断推进的两岸交流,让桂台男女更加亲近。2009年5月20日,桂林与台湾实现首次直航。如今两岸仍旧在创造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突破。2011年11月,桂林往返台湾的航班已增加至每周8班。桂林市台办的工作人员说,开辟桂台空中航线,促进了桂台情缘的深化。

    “大陆每个地方的女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而桂林女孩的温柔体贴和小鸟依人的特点,是台湾男人一直所向往的。早在1995年,我的几个朋友都有娶个桂林女孩的想法,也是我帮忙介绍的。”朱先生表示,台湾男生很注重传统美德,对于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传统品质比较看重,而桂林女孩子除了具有南方小女子的秀美之外,本身的勤劳、善良、孝顺等品质也是台湾男生所钟情的。现在,桂林籍新娘在台湾本地已经小有名气,许多台湾人都以娶个桂林籍新娘为荣。“我可以这么说,娶到桂林籍新娘的丈夫有八成都感到非常幸福,包括我自己,也娶了一位桂林新娘。”朱先生笑着说。

    一位专门帮台湾新人拍照的摄影师,每年都要帮上百对桂台新人拍照。他也很有感触:“能干贤惠的‘桂林媳妇儿’不仅仅漂亮,她们也相当真诚,对婚姻都很真诚。”

    在点滴生活中递出城市名片

    新娘,是桂林的女儿,也是两岸和平发展的使者,更是美丽桂林的“宣传员”。桂林女儿远嫁台湾,远离娘家,从适应到融入,从热爱到建设,“桂林女儿”们用自己的言行为家乡寄送出了一张张城市名片。

    桂林兴安的蒋茂娇对美丽的桂林山水一直推崇:“我很自豪我的家乡在桂林,嫁到台湾后,我就一直宣传桂林的美景,人说巴黎塞纳河美,我说桂林的漓江更美!”

    “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每个桂林籍台湾新娘的台湾亲友们都会来桂林旅游不止一次。毫无疑问,桂林籍台湾新娘对带动台湾游客到桂林旅游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桂林市台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随着两地直航航班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选择到广西旅游,台湾已成为广西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据广西旅游部门统计,1988年至2011年,到广西旅游的台湾游客总数达700万人次。其中2011年近66.18万人次,同比增长13.6%。

    一面积极宣传家乡,一面以自身的努力传递着桂林人的勤勉奋斗的精神。据了解,大陆新娘在台湾获得工作权后,许多桂林籍台湾新娘积极参加工作,用自身的努力为台湾的经济作贡献。桂林籍台湾新娘赵丽,嫁到高雄后,和老公一起开了一家桂林米粉店。“我老公家本身是开洗衣店的,但是我觉得桂林米粉是一种桂林的美食文化,作为桂林人,能将桂林米粉带到台湾,我很自豪。”赵丽说,他们申请了商标,将桂林的干米粉运至台湾,自己制作正宗卤水、桂林卤味、小吃等。赵丽的桂林米粉很受台湾人的欢迎,小店常常满座。

    而更多的桂林籍台湾新娘则把眼光放在了家乡。2002年,台湾珍珠奶茶刚刚引进大陆时,桂林人就已经尝到了正宗的台湾珍珠奶茶。在桂林首开珍珠奶茶店的老板是台湾彰化人,他一共开了十几家连锁店。而他的妻子正是桂林籍台湾新娘。桂林籍台湾新娘携夫回桂投资、置业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美丽的桂林,中国的名片。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日渐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向返乡的桂林籍台湾新娘展现了一个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桂林。在去年举办的“桂林籍大陆新娘回娘家”活动中,大陆新娘及亲属亲身体验了近年来桂林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大陆新娘及亲属纷纷表示,通过参观临桂新区建设,看到了家乡的明天和希望。

    王莉和先生现在在桂林投资兴业,已经是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负责人的她表示“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会秉持桂林人不服输的精神更加认真努力工作,为故乡争光。”

    与她们一样,遍布在台湾各个县,相夫教子、勤勉工作的“桂林女儿”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用友善、热情、勤勉投递着了一张张美丽的桂林名片。

    桂台姻缘“去功利化时代”已到来

    与台湾先生结婚三个月的小李,不久就要去台湾高雄生活了,对那里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对自己的爱人与自己的选择她深信不疑。一提到远在台湾的丈夫,小李眼中总有很多画面“对未来的生活,总有一些忐忑,但是老老实实的我们终归还是要踏踏实实过日子,这样想想,又无限期待起来了。”说到小李的决定,她的妹妹很衷心地祝福姐姐。“以前总说是为了一些功利的目的远嫁台湾,其实,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随着两岸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桂林台湾联姻的故事越来越自然了。”

    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婚姻逐渐增多,交流交往不断升温,经贸合作继续扩大,目前,两岸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格局。随着两岸交流的大时代到来,两岸婚姻已经走入了“去功利化时代”。桂林市台办工作人员表示。

    “真正的两岸婚姻是由1989年在厦门首例登记的涉台婚姻开始的,一些老兵架起了两岸通婚的桥梁,这也是所谓的‘老兵时代’。台湾一直是一个男多女少的社会,两岸通婚开始时,确实有一些台湾男人在台湾不好找对象,为此来到大陆物色新娘。当时处于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吸引了一批大陆女孩远嫁当地。这也是两岸通婚的一段重要时期。当时,大陆配偶在台湾的一些权利受到限制。”台湾外籍联姻婚介辅导协会理事长朱先生表示。

    如今,随着内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桂台姻缘中功利色彩越来越淡,感情成为主导因素。27岁的桂林妹子李毅梅,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向记者展示着她和帅气丈夫的合影。李毅梅告诉记者,老公是做金融业的,今年33岁。他们属于一见钟情,见面不到一个星期就直接“闪婚”了。“我看中的就是我老公的年轻有为。其实台湾人或者是桂林人都无所谓的。”小李直言。她说,丈夫对她很好,到台湾后她准备适应一段时间就开始工作。“我的观点是女生也是要工作的,我不觉得嫁到了台湾就要变成家庭主妇。我也要有自己的工作、生活。”

    “如果说以前嫁到台湾去还有一定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的话,那现在我可以说,许多桂林女孩子嫁给台湾小伙子的原因就只有三个字——— ‘看对眼’。”在台桂林籍大陆新娘联谊协会理事王莉说。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岸一日生活圈”逐渐成形,两岸民众交流日益频密、深入,年轻人跨海学习、工作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切都让两岸交流增添了浪漫元素,两岸婚姻的年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台女”嫁“陆男”的个案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两岸交流交往进一步扩大,两岸关系缓和,开通了“三通”,桂台直航后,桂台日益亲近,往来日益频繁。家在平乐的王家玲结婚已经7年,曾经往来于外家与婆家之间都要从香港或澳门中转,费时费钱。“如今,回家已经成为了很轻松的事情,1.8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800元)的飞机票,两个小时就能直飞回家。”王家玲欣喜地说。这次是她三年来首次坐直航飞机回家,带着1岁2个月的孩子,满心喜悦。

    交通的便利,让像王家玲一样的“桂林女儿”们感到,台湾离家乡桂林并不遥远。

    与此同时,大陆新娘在台湾的各项地位和权利也在逐渐提高。从2009年8月14日开始,台湾政府放宽了对大陆新娘的限制。目前,大陆新娘取得身份证的时间从之前的8年改为了6年,有婚生子女者最快4年即可拿到身份证;在台大陆新娘有了工作权;如依亲对象死亡,未再婚者可申请定居;取消了200万元财产继承总额的上限规定;在台连续居住时间最长可达4年,中途不需要再离境。

    桂林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两岸婚姻关系。针对桂林涉台婚姻逐年增多的趋势,为进一步服务好桂台两地婚姻,促进两岸交流交往迈上新台阶,市台办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大陆新娘的宣传员作用,扩大两地民间交流交往,凝集台湾民心,在努力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市公证处、市民政局等单位承诺,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坚持优质的服务态度,一律简化办理台胞来往的手续。许多桂林籍新娘和台湾乡亲都表示,桂林的人文关怀服务非常贴心,回到桂林感到很温暖。


来源桂林日报

马兵 发表于 2015-3-23 21:02:02

“桂台情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婚庆5)嫁往台湾的桂林新娘达1.5万 全国各城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