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5)台湾的越南新娘现象
1.每10位新娘里就有1位是“外籍”1994年,台当局实行所谓的“南向政策”,试图增强台湾当局对东南亚地区的经贸优势与竞争力,增进与亚太各国和地区的关系,在吸引外籍劳工到台湾的同 时,也为东南亚女性嫁到台湾创造了机会。一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做起了异地婚姻中介的生意。此后,异地婚姻中介快速成长,“外籍新娘”源源不断地涌入台 湾。
1999年,在台湾新登记的“外籍新娘”有两万人,到了2003年,“外籍新娘”跃升为近5.5万人,占在台湾登记新娘的31.9%。2006年底,进 入台湾的“外籍新娘”为23930人,占在台湾登记新娘的16.8%。从2000年到2006年,在台湾登记的新婚夫妇中,每10位新娘中至少有1位是 “外籍新娘”。
据报道,在台湾一些偏远地区,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村子里有来自东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新娘”,被媒体戏称为“联合国”。在这些“外籍新娘”中,人数最多的是越南新娘,之后依次是印度尼西亚新娘、菲律宾新娘、柬埔寨新娘和马来西亚新娘。
在“外籍新娘”进入台湾的高峰时期,在澎湖地区登记的新婚夫妇中,台湾男子与岛外女子联姻的比例高达18.8%,几乎每5位新郎中,就有1位娶了“外籍 新娘”。苗栗县的异地联姻比例达14.9%,居第二位。即使在台湾异地联姻比例最低的台南市,这个比例也达到了7.5%。
澎湖三级离岛东屿坪屿,是台湾人口第二少的岛屿,只有10户人家。岛上的婚龄男子统统娶了柬埔寨女子,使得东屿坪屿成了“柬埔寨新娘岛”。这些柬埔寨新 娘一踏上台湾的土地就开始学说闽南话。她们的丈夫都是渔民,经常出海,她们每天洗衣、做饭、带小孩,然后就看着大海等丈夫回家。丈夫偶尔会驾着渔船带她们 去本岛上买东西,算是让她们“透透气”。
“外籍新娘”还给台湾的生育率带来了一些变化。从2000年开始,“外籍新娘”每年平均为台湾带来两万名以上的新生儿,2002年,“外籍新娘”生育的新生儿数量达到高峰,总计30833名。前两年,台湾差不多每8个婴儿中就有1名是“外籍新娘”所生。台湾“教育部”的资料显示,2005年,“外籍新娘”的子女就读小学的人数为60258人。
2.“外籍新娘”流行有原因
台湾男子为什么如此钟爱“外籍新娘”呢?原因有很多。
第一,台湾本地的新娘不好找。据报道,由于台湾现代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许多女性觉得务农的人或劳工“没有安全感”,不愿“屈尊下嫁”。台湾本地 女性对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台湾男性成了“困难户”,娶不到老婆。引进“外籍新娘”,正好解决了台湾中下阶层男子“娶妻难”的大问题。
第二,“特殊群体”有需求。娶“外籍新娘”的多半是台湾的“特殊群体”,要么是年轻时太挑剔,步入中年后仍未婚配;要么离婚、丧偶,无人陪伴;要么性格 内向,交女友困难;还有一些是残障人士。不过,近年来迎娶东南亚各地新娘的台湾男性,不再局限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弱势人群,不乏医师、教授、工程师等 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优质男人”。
第三,“外籍新娘做红娘”的“扩散效应”,是导致“外籍新娘”群体在岛内迅速壮大的重要原因。据说,高雄市有个叶氏家族,人丁兴旺,这几年,两辈男性一 共娶了来自东南亚各地的20多位“外籍新娘”,每到全家聚会的日子,叶家便“南腔北调”,十分热闹。据报道,并非叶家人刻意要娶“外籍新娘”,只因较早娶 进门的外地媳妇,乖巧又勤快,懂得孝敬老人,让长辈相当满意。经过这些媳妇在家乡“穿针引线”,不知不觉中,整个家族有一大半媳妇都是“外籍新娘”。
3.娶“外籍新娘”要花钱
一些“外籍新娘”嫁到台湾后,既吃苦耐劳,又具有经营头脑。在高雄县美浓镇,就有相当多的“外籍新娘”,以自己“娘家国”的饮食特色经营餐馆,或在台湾出售“娘家国”的土特产。有几位越南新娘合伙开了餐厅,推出地道的“越南菜”,吸引了不少台湾人光顾。
这些心灵手巧的“外籍新娘”多半来自贫苦地区,希望通过“外嫁”改变命运,这也是她们愿意嫁到台湾,甚至愿意嫁给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因此,台湾人娶 “外籍新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婚姻商品化”的现象。通常,台湾男子娶得一位越南新娘,平均花费约为10万元人民币,娶其他地方的新娘,花费还要高一 些。
“婚姻商品化”还催生了异地婚姻中介“产业”。在台湾,大量婚姻中介机构四处拜访潜在“客户”,找到一定数量的“客户”后就组成“相亲团”,带到相关国 家和地区去“相亲”。像越南这样的新娘输出大国,当地的婚姻中介也很发达,职业媒人们先是搜罗合适的女子,再将她们介绍给来自台湾的“相亲团”,从中收取 “手续费”。
来源凤凰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