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25:47

李光耀(新加坡原总理)

李光耀(新加坡原总理)
锁定

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癸亥年)—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1954年11月参与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曾任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立法议会(1965年12月改称国会)议员、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总理公署高级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内阁资政(总理公署)。
2015年03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27:30

青少年时期

李光耀,汉族客家人。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 自幼就接受英式教育,12岁(1935年)时考入当地顶尖的英校莱佛士书院(初中部),18岁(1940年)时考入原校的高中部,但在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中断学业。战争结束后,李光耀荣获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并开始赴英国留学。
在留学英国初期,李光耀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并在学习时受到导师拉斯基的社会主义理论影响,逐渐展现反殖民统治倾向,但在之后却一直以“反共者”著称。他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表示,“之所以讨厌共产党人,根源在于他们采用列宁主义(领袖集权)的方法,不在于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想。”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三个月后,李光耀转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于1949年毕业,获得“双重第一荣誉学位”,1950年6月在伦敦获得执业律师资格。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29:47

成年时期

1950年9月,李光耀与以前在莱佛士书院的同学柯玉芝结婚,柯玉芝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律师,祖籍中国福建省同安县。李光耀与妻子柯玉芝共育有三个子女:长子李显龙,次子李显扬,女儿李玮玲。
1950年,在英国的李光耀加入了一个由旅居当地的东南亚人所组成的,以争取马来亚独立为目标的团体“马来亚论坛”。同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开始从事律师工作。1952年,李光耀因为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在工会中建立了群众基础,从而为其将来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与一些从英国回来的华人、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参加次年举行的首届选举。这次选举中,李光耀本人顺利当选立法议院议员,开始与新加坡方面的马来西亚共产党(“马共”)负责人林清祥等合作,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此后,李光耀一直希望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从而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最后还可以铲除在当地日渐壮大的“马共”势力。
1961年,以李光耀为首的“反共分子”与党内的“亲共分子”决裂。1963年7月,李光耀在伦敦与马来亚东姑阿都拉曼(东姑拉曼)政府达成协议,“新马”正式合并。合并后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李光耀主导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采取行动,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马共”高层。
“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政府借此指责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与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企图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并在幕后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新加坡自治邦政府。而联邦政府高层则对此十分反感,也因随后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
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在其任内推动了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成功使新加坡在30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但是留任内阁资政直至2011年5月。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35:41

晚年动态

在家休养
在其八十大寿宴会,邀请亚洲天后孙燕姿演唱中英文生日快乐歌。
据《联合早报》网站报道,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治疗后已经出院,在家休养。
新加坡总理公署发表文告说,李光耀已从新加坡中央医院出院,医生将会继续对李光耀施以抗凝血(anti-coagulation)治疗,以降低他再次出现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简称TIA)的风险。
在李光耀89岁的时候,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类似中风症状,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留医观察。他也因此而第一次缺席多年来每年必出席的丹戎巴葛集选区新春联欢晚会。
李光耀身体不适的消息传开后,立即引来国际通讯社和外国媒体报道,也引起国人关注,两天内有超过1000人在他的长子、李显龙总理的面簿上留言慰问及献上祝福。
李光耀出院的消息挂上总理的面簿后,短短几个小时就有1700多人按“赞”,希望李光耀好好休养。
一个网民Alvin Lauz留言说:“我们将不断地为他的康复而祈祷,他是使我们这个弹丸小国驰名于世的功臣,他使我们深感自豪。”
李总理后来在面簿上留言感谢公众。他写道:“我和家人非常感动,我们收到很多希望父亲早日康复的祝福。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39:00

发布新书
2013年8月6日,李光耀在新加坡总统府举行新书发表会,新书名为《李光耀观天下》。李光耀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40:21

入院治疗
2014年02月02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发烧已于入院,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在恢复中。
李光耀新闻秘书杨云英在一份声明中说,李光耀因感染出现发烧咳嗽症状,进入新加坡总医院接受治疗。
2015年03月17日,新加坡总理公署发表最新公告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病情因感染而恶化。目前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医生正密切观察其病情。
人物逝世
2015年03月21日,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最新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病情恶化。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42:20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43:27

与台湾关系
李光耀最早与台湾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在1970年代,新加坡与台湾就进行了军事上的多项合作,他本人也多次访问台湾,与蒋经国的私交很好。1992年李登辉上台后,两人也曾交往甚密,但后来关系破裂(因为李光耀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独裁的倾向,但李登辉认为这是政治领袖都有的一面)。2000年陈水扁上任后,李光耀曾两次访问台湾,但与陈水扁的关系一般。在李光耀的促成下,海峡两岸曾经在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辜汪会谈”,极具象征意义。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44:24

与中国建交

李光耀对邓小平一直十分尊重,而两人也确实因其许多的共同点(例如都在经济上力主开放),因而被很多媒体拿来比较。他曾公开为邓小平辩护(虽然在事件发生后 ,新加坡也曾向香港居民发出过 2,000个移民签证),并声称这实际上与人权问题无关,而是为维护国家稳定的必要手段。由于李光耀长年表示新加坡将会是东盟中最后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会员国,因此在印尼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之后,1990年10月新加坡随后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王瑞平 发表于 2015-3-23 22:46:08

与大陆关系

李光耀在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60年代时敌对的政策,会晤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中国大陆领导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方面有重要影响。李光耀表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
在中国,李光耀的讲话引发了很多网民的不满。大量网民抱怨“把他们当华人,他们却不把中国人当自己人”。环球网转载有关李光耀演讲的报道后,短短数小时就有五百多条留言。有网民说,“李光耀说出西方发达国家既得利益者们的心里话,唯恐中国崛起对他们的既有利益造成损害”。
还有情绪激动的网民甚至称李光耀是“政治动物”,“一面靠着中国市场发展经济,一面却在引狼对付中国”。作为微型国家领导人,李光耀以时不时发出事关国际局势的言论而吸引眼球,有网民就此讽刺道,“在新加坡小有所成,就敢跑到美国给美国当指路‘明灯’?有种去非洲给出出主意,叫尽快脱贫致富啊。”“也许正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它需要一个多方相互制衡的国际局势,老李才有这样的表述。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国际上取得发言权并得到实现这是要靠实力的,他的几句话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李光耀(新加坡原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