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六成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 出口贸易将继续转型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杨月)“据海关总署调查,3月有56.2%的企业反映出口综合成本同比增加,61.8%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同比上升。”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表示,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今年将继续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业态蓬勃发展。发布会介绍了201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其中,今年3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双双下降,特别是出口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降幅。有人质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外贸增长6%的目标还能否实现。对此,黄颂平表示,这主要是受春节假期因素的影响。此外,他认为,最近一个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影响了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出口订单有所减少。黄颂平介绍,从主要市场来看,除美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以外,其他出口市场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全球贸易增长动力仍显不足,需求没有明显改善,订单出现了减少或维持弱势增长。
“据我们对300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去年10月以来,每个月大约有44%的企业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下降。”黄颂平说,值得关注的是,3月这个比例又上升到47.3%,明显高于之前的平均水平,大约有40%的企业在调查中提到外部环境不好、市场需求疲软、没有订单或订单减少、竞争激烈等困难。他认为,这是近期我国出口方面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竞争优势被削弱。“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我国外贸企业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劳动力、融资、汇率、环保等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
黄颂平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的调查,3月有56.2%的企业反映出口综合成本同比增加,其中分别有61.8%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在同比上升,37.5%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在上升,33.4%的企业认为汇率成本有所上升。同时,据了解,春节后结构性的用工困难对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影响进口因素方面,黄颂平总结,一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仍然低迷,大幅拉低了进口值的增速。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进口意愿偏弱。综上,他表示,外需不振、经济下行、出口竞争优势削弱、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因素对外贸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制约。因此,要实现今年外贸预期增长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