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画泛滥让老纸价格暴涨?
图片来源于新浪收藏。
据新浪收藏报道,媒体人、作家吴树近日爆料指出,京津地区因为造假画需求泛滥使得老宣纸价格暴涨。
吴树指出,北京和天津等地的老纸交易已经活跃多年,连上世纪80年代初安徽生產的发霉宣纸都卖到2至3万元(人民币,下同)一刀,比当年的市价涨了100倍,清代留存下来的纸张更是身价以千万倍计,吴树曾见一张60公分见方的乾隆冰纹笺纸,开价高达10万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被抢购的老宣纸几乎无一例外用于制作假画。高仿的画被当成古画进了拍卖公司,并以很高的价格成交。吴树探究发现,高仿画还分不同等级,第一种是旧装潢贴新画;第二种是“两张皮”将原画芯一分为二剖作两张;第三种是老纸新画,价格相对便宜。 专家支招如何辨假
针对古画造假的乱象,专家提出可从题跋、纸质和装裱三方面辨别真伪,题跋可说明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若对历代绢、纸了解,对于鉴定书画真伪有一定帮助;装裱式样因应各时代的绫、锦、花纹不同式样也有出入,如着名的宋“宣和装”等可作为鉴定书画的佐证。但如同古画一般,这三方面也有能人能仿,要能辨真,仍需要一定的功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