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5-5-2 15:34:52

(杂技)民间杂技团:在奔波中追寻幸福

 核心提示:常年奔波在外,以大篷车为家,到全国各地进行表演……这就是民间杂技团的生活方式。他们是生活在城市“夹缝”中的一批人。尽管辛苦,但他们却凭一技之长,拖家带口、走南闯北,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以车为家,辗转全国各地
  “车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10月19日13时许,来自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黄岭镇彭寨村的彭红生笑着说。
  记者看到七八辆“大篷车”停靠在路边,车身上张贴的广告彩页写着自家杂技艺术团的名字,不少已褪色,车尾部晾晒着洗过的衣服。有的司机躺在驾驶室里将脚伸在外面睡觉,女人们则围在一起搓麻将打发时间。今年34岁的彭红生说,杂技艺人的“家”都是由一辆辆机动三轮车或面包车改装的“大篷车”。一辆车就是一个家,车厢内装着床、被褥、电视机,就连锅、碗、瓢、盆等物件也一应俱全。
  “我们过了春节就出门了,一般年尾回去。”彭红生说,他们村子里很多人都从事这个职业。“我们那里是全国有名的‘杂技之乡’!”提起自己的老家,彭红生一脸骄傲。
  同行的老张,今年45岁,是这个杂技团里年龄最大的。从事杂技演出20多年来,他说自己将祖国各地跑了个遍——东海之滨、云贵地区、东三省、大西北……每到一处,他们都得试着适应当地的风俗和饮食习惯。“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老张说,现在出门在外,一般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昼伏夜出,挣的都是辛苦钱
  “我们白天休息,晚上才演出!”彭红生说,他一般天蒙蒙亮就起床,然后和其他人一起跑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步。“得锻炼身体呀!”他说。由于四处漂泊,他们的饮食和作息时间难以有规律,所以他们得倍加注意身体,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每到一个城市,只要不下雨,他们白天除了休息外还得抽空找演出场地,晚上就把音响等道具摆开,灯光一亮,音乐一放,就开始进行露天表演了。“给多少的都有!”彭红生说,他们挣的是辛苦钱。一场演出下来,收入不定,一年到头能挣两三万元就算是“大丰收”了!“要是碰到搭伙的几个人不和,闹点儿矛盾啥的,根本就挣不到钱!”
  “以前为了挣钱表演一些惊险的节目,但危险性太大,所以现在一般只表演魔术、歌舞等技术类的节目!”彭红生告诉记者。
  为了多挣少花,他们常将车辆停靠在远离市区、偏僻的地段,支起锅用煤气灶做饭。“水都是从市民家里借来的,有的是从加油站整的!”彭红生说,男人们在外面长时间难得洗一个热水澡。“一般都是在河里洗,不用掏钱,也习惯了!”说着,彭红生突然将脸扭向了一边。
  ■耐得寂寞,奔波中追寻幸福
  彭红生说,他们村子里的人大多在外面“跑江湖”,靠耍杂技养家糊口。尽管家里还有一些薄田,但都由老人负责耕种。春节过后,从家里出门时老人们往往会放上一挂火鞭,排场的则会放漂亮的烟花——祈求一年平安好运。
  老张说,常年在外,他们也记挂家里人,隔三差五就往家里打个电话!阴雨天是他们最郁闷的时候,因为他们不仅挣不到钱,还得花钱吃饭,然后是漫长而又无聊的等待。团里一个正在缝补衣服的中年女子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渴望有个固定、温馨的家,渴望每天都能安安稳稳地吃顿热饭,也渴望靠着自己的打拼有一天能让家里的老人、孩子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记者临走时,彭红生身旁的几个男子在搓麻将。而彭红生的目光却并没有停留在上面,他的眼睛正望着远处耸立的高楼,似乎在勾勒一个清晰的梦想——追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来源:许昌晨报

马兵 发表于 2015-5-8 23:22:54

追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5-5-13 22:25:56

追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技)民间杂技团:在奔波中追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