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5-5-2 16:10:39

(杂技)被出租的童年3




(一)失踪
5岁男童在自家院前消失

2月11日下午,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古店村。56岁的黄文呢(泥音)弯腰站在院子里,眉头紧锁。她一手拿着五颜六色的风车,一手扯着羊。风车旋转,黄文呢喃喃自语,说起孙子杨伟鑫,又要哭出来。
2009年7月20日下午6时许,黄文呢在院子里挤羊奶。家里养了两只羊,通常情况下,羊奶是自家用的。黄文呢蹲在地上挤羊奶的时侯,还瞥见孙子杨伟鑫在草地上玩。杨伟鑫当时5岁,漂亮可爱。有那么一刻,黄文呢起身进屋。十分钟后出来,孙子不见了。
杨伟鑫的父亲杨炳杰和母亲洪佩评都在泉州市的公司上班。家在城乡结合部,把多余的房间出租给外地人。那一年,开发商在村里征地建小产权房,他们的破旧的小楼在规划范围内,由于拆迁补偿尚未谈拢,他们打算再加盖一层。“不论接下来拆与不拆,生活都将变得更美好”,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儿子丢了。
那天夜里,包括邻居张秀荣在内,很多村民参与了对杨伟鑫的寻找。整整一夜,鸡飞狗跳。当晚报案。因考虑到小孩玩耍,会否掉进河沟或者工地的“桩孔”,警方采取地毯式的搜查。协调河道管理者关闭水闸,十个人下河手拉手排查。用生命探测仪在桩孔内搜寻。均无任何发现。“事实摆在眼前,孩子失踪了。”

(二)怀疑
奶奶说,被外地人拐走了

到现在,黄文呢都怀疑杨伟鑫是“被拐走了”。她记得,那天下午,三个外地男人围着杨伟鑫说话。“这三个男人常常到我家来,找一个女人打麻将。这女人在我家租房,她曾问过我三个问题:杨伟鑫会不会说普通话;是否晕车;生日。”
杨伟鑫失踪后,上述四人曾被当地警方调查,但没证据证明他们有“拐骗”的嫌疑。黄文呢家人从此踏上寻找杨伟鑫的漫漫长路。两天后,他们开始到泉州各县市张贴寻人启事。
一个月后,发生的另一件事,让黄文呢加深了自己的推测。那天下午,杨炳杰听见院子里有响动,出门竟见自家的羊被偷,一辆面包车堵住胡同。由于及时报警,偷羊者被警方抓获。但那只羊已被迅速卖出。
如今,周围变得安静下来。外地的打工者都已搬走。他们曾打工的小产权房工程,已被叫停。匆忙拆除的工棚和打桩用的水泥管道等物散落在地。村头由于建楼曾打通的路被栅栏围了起来。对面那条水深2至3米的护城河,缓缓流淌。村中的庙宇在修建中,街巷里飘着被风吹动的浮尘和明亮的阳光,杨炳杰骑着摩托车穿过,“生活还在继续,不管你有着怎样的伤痛”。

(三)寻找
苦寻大半个中国

洪佩评在儿子失踪后三天三夜没合眼。“起初并没想到儿子是被拐骗。”她说,因为没有线索,就在泉州范围内“瞎找”,每次出来都要贴一千份寻人启事。有人打电话说见到了杨伟鑫,洪佩评匆忙赶去,却发现“那些人都是骗子,消息也是假消息”。那段时间,她被“骗”走3500元。
实地寻找没有了方向,偶然的一次,寻人启事被 “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志愿者发现。一个月后,他们开始了“网上寻子”。向亲戚借了一台电脑,接通网线,在各个论坛发帖子。“只要能进去的网站和论坛,到处帖。但顶帖的人很少,没人关注。”
2009年11月25日,厦门市民余先生在梧村汽车站随手拍到几名可爱的“小乞丐”。照片上传到论坛后,被志愿者转载至“宝贝回家寻子网”。2010年1月29日,洪佩评在该网站上看到了这组照片,发现其中一名男孩长得很像杨伟鑫。儿子是单眼皮,眼睛有点大,右额头有条疤痕,疤是小时候摔倒后留下的。照片上的男孩右额上也有条疤痕。越看越像。洪佩评却“不敢相信”,“我儿子那么帅,那么可爱聪明,不可能沦为乞丐的。”
但总算有了希望。洪佩评马上联系余先生,第二天就和弟弟赶到厦门。一连找了10天。附近大街小巷都找遍了,却见不到照片上那个男孩的踪影。有一次,洪佩评问汽车站旁边卖地图的老者,他说看见过这个男孩,孩子的脚不能走了,残了。洪佩评一听就“瘫倒了”。这10天里,她住一天20元的旅社,吃米粉和方便面,借了一辆自行车找儿子。她还为了不引起注意,衣衫褴褛地和乞丐一起捡垃圾吃。临近春节,脚疼难忍,她才回到泉州家中。
此后,洪佩评和婆婆黄文呢、丈夫杨炳杰到石狮、晋江、漳州等地苦寻,均无结果。期间,他们和“宝贝回家寻子网”的10位丢失孩子的家长组成“寻子联盟”,走遍“大半个中国”,先后去过西安、郑州、济南、南京、福州、泉州、深圳、东莞、长沙、武汉、太原等地。本来还打算去成都和重庆,但由于经费不足作罢。

(四)家庭
“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杨伟鑫的突然失踪,一年半的苦苦寻找,让洪佩评和她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月12日晚上,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她几次哽咽: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想提醒那里的家长们,照顾好身边的孩子,不要像我们一样……
“孩子失踪后,我就辞了工作。生活被彻底打乱了。我天天哭,常常梦见他回来了,很调皮的样子,我还说他不乖。梦醒了,没看到孩子,我的心很痛……
“一年半了,如果他一直在乞讨,我不知道还认不认得他……
“他要被卖给人家当儿子还好一点……
“今年我33岁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这个事情上。以前我们很单纯,不用操心什么,日子是穷点,但还有幸福。现在全家遭痛……
“现在我有了第二个儿子,5个月了。我特别怕看见他。不敢看他。小的有妈妈,但大的(杨伟鑫)在外面没有亲人在身边。我们受了再多的苦都没孩子受的多......”
像洪佩评这样丢失爱子的家庭,仅在“宝贝回家寻子网”上登记的,就有4600多个。该网站创办者、“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张宝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加上1600多名寻找家长的儿童信息,在该网站上登记的这类家庭达到6200多个。“每一个寻子故事都不同,但都有个共性:悲惨。家长们常年顶着严寒酷暑寻找孩子,很不容易,却没放弃。”
对于“网上寻子”,张宝艳认为,以前家长找孩子都是单枪匹马,仅限于贴寻人启事等办法,成功率太低,网络平台使如今的寻子方式有了改变,“我们网站有两万多名志愿者,帮助家长们去登记和收集、分析对比信息,启发他们的记忆,指导他们报警以及防范上当受骗。”
张宝艳说,“微博”和“寻子网站”有区别,寻子网站的优势在于可以做大量的收集、发布和甄别信息的基础性工作,而微博的信息转发的快,看到的人多,尤其是在一个知名人物的微博上。

(五)影响
一场微博发起的解救行动

1月17日,福州网友给于建嵘的微博写私信,请他关注杨伟鑫的故事。随后,于建嵘在其微博上发布:“真是丧尽天良!这个孩子叫杨伟鑫,今年六岁,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搞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此照,现仍下落不明。收到这封求助信,我愤怒极了。请求各位关注并保护好自己孩子,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因在微博曝光“没有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等事件,在网络走红,2010年底被网民评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2月11日晚,他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说,自己微博的每一封私信他都会看,偶然看到杨伟鑫的故事,觉得“非常重要”,“时间久了,找不到人,我就想通过我的微博快捷地将信息发出去,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帮助。”几天后,他把自己微博的头像都换成了杨伟鑫。
令于建嵘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条微博很快就火了。名人微博转发,各大媒体参与。1月25日,一场“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在全国轰然展开,无数热心网友奔向街头抓拍流浪乞讨儿童照片上传网络。据称,已经有6名流浪乞讨儿童被成功解救。事件迅速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也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杨伟鑫的信息。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警方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公安官方微博关注于建嵘,转发消息,并在本地媒体的联动下,对流浪乞讨儿童进行排查。至此,网络上对这一现象的讨论,也有了警方的声音。
作为热点事件的源头,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公安”也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发布杨伟鑫的信息,同时表示将全力查找孩子下落。泉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林水湖在上月对本地媒体表示,“还没找到孩子,我在此向受害人的父母表示歉意。”他还说,2010年,“泉州警方已侦破拐卖妇女儿童案件50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7人,解救被拐妇女儿童478人。对于杨伟鑫一案,已成立专案组实施解救”。
泉州市鲤城区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王盼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杨伟鑫一案,市局领导很重视,抽派专人成立专案组,已到厦门、漳州、安溪、晋江等地进行调查,“哪里一有线索,就和受害人赶到哪里”。
2月12日下午5时许至晚9时,鲤城区公安分局又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一次“清查组织、胁迫流浪乞讨儿童”集中统一行动,由派出所为主,组织民警对辖区内可能存在流浪乞讨儿童的场所进行全面清查:在行动中发现流浪乞讨儿童的,立即通知分局法医前往采血,并由派出所经办民警采集相关信息录入《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经DNA数据库比对,确认系被拐儿童的,及时立案,组织开展解救工作;对无法排除被拐卖、拐骗、胁迫、组织乞讨犯罪嫌疑的,将解救的儿童先行安置在福利院或救助站……

(六)反思
理性对待解救乞讨儿童

“这是一个进步。”于建嵘在总结“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时说,这本身是一件专业的事,却因微博获公众广泛参与。“这次行动对很多参与者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大家知道利用儿童乞讨是违法的,公民可以举报,警察应该出警,这是法律常识,也是本次行动最大的意义。”
然而事件在引发人们思考的同时,若干细节也受到了质疑。比如,随手抓拍流浪乞讨儿童传至网络,是否有侵犯隐私或肖像权的嫌疑?于建嵘认为,乞讨本身就是公开活动,拍照是大家的监督和帮助。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建国认为,“儿童如果是出生活所迫去乞讨,那是行为人不得已而为之;以暴力、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依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要负刑事责任。”张宝艳说,孩子都是无辜的,网民们要理性对待拍照行为,“正确认识拍照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泉州市鲤城区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王盼阳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发现流浪乞讨儿童,应第一时间直接和警方联系。”
于建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很多人目前还存在一个误区,“我们的行动不是‘打拐’,因为有的流浪乞讨儿童并不是被拐卖的,我们的目的是那些儿童离开乞讨,得到社会的救助。”张宝艳也曾做过一项调查,在对180多个流浪乞讨儿童的调查中,发现只有6名儿童是被拐走被迫进行乞讨的。另一部分儿童是因为父母本身的原因,“有的单亲家庭,孩子有病看不起,因为经济原因而带孩子乞讨。对于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靠相关部门,去填补社会保障制度上的缺失。”也有网友提出让自己为难多年的问题,面对乞讨儿童是否给钱?张宝艳建议,有的儿童是犯罪分子的赚钱道具,“不要给钱,让他们无利可图,才能放弃这种谋生手段。因为你不管给多少钱,这些孩子生活都很悲惨,不敢吃饭不敢说话,有的孩子身上被扎了很多针眼……”
此次事件的发生,也让很多寻子家长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杨伟鑫的父亲杨炳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寻子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家长为此倾家荡产,这是非理性的。另外,残酷的现实还有,就算孩子找来,也可能是残疾的。“一个石狮的家长在浙江舟山烧香时遇见了自己的儿子,已残疾,他承受不了这个现实最终把儿子送到庙里去了。”杨炳杰说,寻子久了,家长们会承受不同的心理和非议,但无论如何,也都得把孩子找过来。
杨伟鑫的母亲洪佩评坚持,“尽力去找,找到为止”。2月11日,作为唯一的寻子家长代表,她受于建嵘的邀请,到北京参加“如何解救流浪乞讨儿童”的研讨会。于建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研讨会成员主要有相关专家和律师组成,主要研究如何从制度上杜绝儿童乞讨现象和为乞讨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来源成都商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技)被出租的童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