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yst 发表于 2015-5-8 11:21:48

节加峪村:养藏香猪种淄博池梨留守农民巧赚钱

5月7日,张成高挥锨平整完最后一块路面,投资十几万元新建的3公里长4米宽的生产路建成。“村民进山劳动就不会绕道走了。”张成高抹了脸上的一把汗水说。张成高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节加峪村村主任,这个村地处淄川与博山交界处,地理偏僻,全村户籍人口260多人,实际居住的不到90人,而且全部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1959年出生的张成高就是最年轻的村民了。
土地荒芜,杂草丛生,但这里却是独立的山嵧,自然形成了独有的微小气候,大有“一人占山口,万人难进来”的气势。正是看重这点,从部队复员在外闯荡的张成高,于2008年费劲周折,从西藏引进了高原上的藏香猪,并繁育成功。自己富了,张成高就一心想给老百姓谋福利,在他的办公室,有一块牌子特别显眼,上面写着“节加峪村项目(畜牧业)扶贫示范户”。他说,现在村里共有53户贫困户,为了帮助他们脱贫,他采取“送二借八”的方式,从自己的养猪场里给有养殖能力的李绍明、陈克英等5户人家每家免费送10头藏香猪幼崽,一年半后藏香猪生育后,只需送回8头幼崽,其余的全部归农户所有。其他的贫困户,则安置在养猪场,或管理梨树,都有固定的收入。“藏香猪最快一年半可以出栏,每头猪可卖五千多块,这部分收入对久居深山的农民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可观了。”张成高介绍。
去年12月,张成高以高票当选为村主任。“这不仅仅是个职务,更是个责任。”村集体穷,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需要提高。靠山吃山,大山就是最好的资源。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春天山花烂漫,夏天溪流潺潺,秋天遮阴蔽日,冬日素裹银妆。老百姓最缺的是水,为此,张成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整修水利设施,从5公里外的深水井,通过5级扬程供水,每月一次,仅电费就达8900元。村里老年人多,土地撂荒严重。当地有一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叫淄博池梨,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今年4月,他投资20多万元,将村里300多亩荒山全部种上了14000多棵梨树。待到梨树结果时,收入则全部归老百姓。村里有一种红山羊,今年2月,张成高又到工商部门注册为“节加峪红山羊”,藏香猪也注册成为“般阳香猪”。
   “俺们村这些留守的老人大都在七八十岁以上,六十多岁算是年轻的,张主任为了帮俺们过上好日子,就雇俺们到养猪场干活,男的每人每天给120元,女的90元,这是变着法子让俺老百姓挣钱。”养殖户李玉和说。对节加峪村的未来,张成高认准了一条就是发展乡村旅游。“在原有的村庄建些小房子,不破坏原有的生态,青石原著,青山绿草,古村古貌,天然氧吧,相信不久,喜欢这里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张成高说,
 闫盛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加峪村:养藏香猪种淄博池梨留守农民巧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