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观察:人才竞争,国企难胜小煤矿
人才竞争,国企难胜小煤矿【现象】:
最近,重庆一家中型煤矿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放弃了自己的本职岗位,用自己在矿山所学到的技术跳槽到了当地一个小煤矿。而这种现象,在众多的国营煤矿企业中竟然比比皆是。据了解,在个别煤矿,企业引入人才的比例与流失人才的比例已是负数,人才的紧缺已严重制约了国有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分析】:
据笔者在重庆一些煤矿企业中了解到,企业流失的人员都是企业的精英。而造成这些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较低,导致了煤矿职工收入普遍偏低的状况。在外面企业高薪的诱惑下,部分企业的骨干技术人才便开始了跳槽;二是当前一些国企用人机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能上能下”的机制,论资排辈、用非所长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也从一方面打击了部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三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煤矿企业由于产品单一、社会包袱重等历史原因,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策】:
大量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无疑成为了国有煤矿企业众多领导人难以根除的一块心病。如何留住企业的人才?笔者认为,当前国有煤矿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变旧有的用人和分配方式,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重煤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进行了有益地探索。该矿首先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建立起了“岗位靠竞争,升迁凭实绩”的人事制度新机制和“收入凭贡献”的分配制度。在该矿,只要你有能力,哪怕你是一名工人,你也可以竞聘管理人员岗位,并通过努力获得2400元-10000元的星级人才津贴。同时,该矿从2003年开始实施矿井技改扩能,力争在2010年将生产规模从90万吨提升到180万吨,通过产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收入逐年增长、发展空间看好的情况下,该矿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稳定。
作者单位:重煤集团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办公室
联系人:刘方平
邮编:401449
电话:02348736009 13883605135
审核:李波(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党委工作部副部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