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ui 发表于 2015-5-22 11:25:10

李胜会   随笔    家乡的大喇叭

李胜会   随笔    家乡的大喇叭
前几日,因家中有事,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东单县的外婆家。
忙里偷闲,小舅、表弟两口陪着我在村中间的水泥路上寻找远去的童年,体会着曾经养育我们、发生日新月异新变化的的小山村。忽然,路边一个电线杆上的大喇叭(扩音器)吸引了我。望着它,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小时候,兄弟姊妹较多,父母在矿区上班,把我们兄妹几人先后放在了山东单县的外婆家。村里的孩子多,我们唱着不着调的儿歌在村里子嬉戏玩耍。“西队的村民注意了,明天你们队到河滩的南边种红薯;东队的村民注意了,明天你们队到……”每当村子里响起洪亮的声音,我们便向那声音方向奔去,那就是村大队部前高高的喊话台。
村子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便于分工务农,大队以方向命名各小队。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用的是煤油灯。大队部门前的场地有一个四四方方,用树干搭建的五六米高的喊话台,每到村里有什么大事,一位工作人员腰上挂着大喇叭,爬上喊话台,用铁皮做成的大喇叭依次对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传递着信息。每到那个时候,我们便飞快地跑到喊话台架子下,望着高高在上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他手中的喇叭,能发出那么大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有时候,上面大喇叭在工作,我们在底下重复着,引得大人们哄堂大笑。等到上面的人下来了,我们便围过来,看着这稀奇的大喇叭。忍不住,用手摸一下;有时候,围着叔叔(舅舅)要求喊了两声过把瘾,便被哄了出来。
好奇心常常让我们围着喊话台转来转去,伙伴们幻想着自己在上面拿着话筒讲话时的威武样子,有时候还争得面红耳赤。为了近距离接触大喇叭,我们时常在大队部门前广场玩,等待着大喇叭再一次的出现。有时,我们站在大队部门前,你一声我一声重复着新近播送的信息,吵闹声引得工作人员轰赶我们。直到工作人员拿来木棍教训我们,一溜烟地离开才为止。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有关指示、大队的各项决定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村中老人的走失,孩子的失踪等等,源源不断的从那高高的喊话台上、大喇叭里传递下来。那时候,那高高的喊话台、那圆圆的大喇叭、以及自己拿着大喇叭在上面呼喊几声,都成为我们心中的梦想。以至于游戏时说我现在站在架子上(喊话台)发号施令,然后用手做成喇叭形,谁不服从命令拉出去“枪毙”,于是便鸦雀无声了。大喇叭成了村里的最高权威,也成了我们孩子们心中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记得那一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世。工作人员哭泣着,在大家的劝导下,颤悠悠地爬了上去。在高高的架子上,播送着令人悲痛欲绝的噩耗,哭泣声从大喇叭传出,在村子里面回荡。随即,全村的哭喊声把大喇叭的通知声淹没。哭泣的人们奔向大队部前的广场上,一边哭泣,一边望着喊话台,脑海中还验证大喇叭传出信息的真假。
后来,我们回到了矿山。家乡的面貌、村中的小河、儿时的伙伴、那高高的喊话台,还有那心中的大喇叭,渐渐成了模糊的记忆。
如今,再回故乡,感慨万分。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楼房拔地而起,乡村大建设的场景让人感叹不已。一边行走,一边细细品味着当年“赤脚行走,穿草鞋过冬”的情景。站在十字路口,东北方向的原村大队部还是原来位置,门前的喊话台已不见踪影,门前的电杆上部安装着两个方向相反的崭新扩音器,在岁月的沧桑中同乡村一起成长。它传递着国家的惠民政策、见证了乡村的变化,传送着乡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那时,村子里主要以红薯为主食,少量的花生等经济作物,麦子之类的“白蒸馍”成了逢年过节家中老人才有的生活品。如今,村子周围麦浪翻滚,山药成行、其他等经济作物也成为村民发展经营的重要途径。大喇叭传递的信息,改变着变化着的新农村。它陪伴着村子里的人走过风雨、走过坎坷,感受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清晨的阳光真好。农村人早睡早起,让我这个有自己时间规律的人也入乡随俗起来。在屋顶上,望着飘舞的杨絮,微风中哗哗作响的杨树,我的思绪仍在那洪亮的大喇叭声中。
“村里的人注意了、凡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请您明天上午拿上你的身份证、户口本到镇上办理……”忽然间,村子中间的大喇叭响了起来,院内、屋顶、路上的人们都一边忙碌着,一边细听大喇叭传来的喜讯。那大喇叭清晰传来的不仅仅是信息,它是为走在致富奔小康大道上人们送来的福音,它传递的正能量,在人们心中涌动,温暖着奋进中的人们。
周围葱绿的杨树在微风的伴奏下,唱着歌,跳着舞,迎合着大喇叭传来的音符,共同唱响乡村人们的幸福曲、畅想村民的中国梦。

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矿李胜会

ahui 发表于 2015-5-22 11:25:27

请各位老师点评!

1956whsg 发表于 2015-5-23 15:06:08

这种大喇叭见过,别说当时,就是现在它还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谢谢支持!

1956whsg 发表于 2015-5-23 15:08:17

文章写得很好很朴实,象一条记忆的小溪,把人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ahui 发表于 2015-5-25 11:51:12

谢各位老师点评!

1956whsg 发表于 2015-5-26 16:17:02

谢谢老师强力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胜会   随笔    家乡的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