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5-5-30 19:53:28

(卖艺)走近台北街头艺人真实生活 欢乐背后有无奈



街头行动雕像艺人一身兵马俑装扮,吸引路人合影

你看过兵马俑跳踢踏舞吗?你知道特技溜溜球有多炫吗?这个周末走一趟台北的西门町,超过30组街头艺人大会师参与“台北市街头艺人嘉年华”。台湾联合新闻网日前刊发一组报道向读者讲述这些街头艺人的真实生活,他们在街头给民众奉献的是欢乐,但欢乐的背后也有着无奈。


  街头艺人集合 兵马俑跳踢踏舞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街头艺人证照从2005年推动至今,已核发895组,为让民众知道这群艺人,并在表演完时给予鼓励,或是金钱打赏,文化局每年都会将街头艺人集合起来,做大规模的才艺串演。

  昨天下午的开幕式表演相当精采,只见台湾戏曲学院学生,又是顶水杯、劈腿,又是特技拉拉队,最后还来个发胶广告的创意,惊险度与精采度都让现场民众惊呼连连。

  一旁的造型气球表演,也吸引不少民众围观,只见业者不到8秒就做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贵宾狗,不禁令人惊呼“真厉害”,气球达人陈文波表示,做街头艺人就是要“带给大家欢乐”,当看到整个街头都是他做的气球时,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实际上,不论是折造型气球,或是乐团演唱,这些平日散布在台北市各街头的表演者,在这个周末都会聚在西门町广场到电影主题公园间的武昌街。文化局表示,今年的汇演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萨克斯风、竖笛、月琴、爵士鼓、非洲手鼓、行动雕像、哑剧、魔术、气球秀、吹糖、捏面人等。

  有趣的是,昨天现场还有街头艺人专著兵马俑装,唱着数来宝、跳着踢踏舞,特别的结合吸引众人目光。23岁的兼职街头艺人黄鼎文表示,自己从事街头艺人2年,主要都以“行动雕像”为表演内容,昨天的兵马俑装耗费了3万多元订做,事前还得花上40分钟着装,果然成功吸睛。

  文化局表示,这次街头艺人表演大会串,共分4梯次,每次约35组人,藉由街头艺人的精湛表演,展现属于台北市街头艺人的活力。平常街头艺人的表演大多是不定时、不定点,这次一系列的活动,可让民众一次看个够。

  文化局今年第二次街头艺人证照考试,预定月底报名截止,11月21日、22日两天甄试,依今年上半年甄选结果,共有388组报名,结果只录取98组,录取率不到3成,不少淡出屏幕的艺人也落榜。经济不景气,街头艺人人数屡创新高,预料下个月的甄选,竞争更激烈。

  欢乐的背后…“一天赚不到300元”

  谈到街头艺人的收入,卖吸管造型作品的街头艺人仇春英有些无奈地说:“这一行是靠天吃饭。”她曾经有一天只卖出二件作品的惨痛经验,“一天赚不到300元。”

  在信义新光三越香堤大道摆摊画漫画的潘学观说,他的讽刺夸张漫画独步全台,一张叫价600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收入上万元。他大多在假日人潮多才摆摊,换算成月收入,最多可以赚到七、八万元,即使少的时候,也有五、六万。

  周二晚快9点了,仇春英在西门町闹区展演场“摆摊”,问起她的收入,仇春英马上掏出口袋仅有170元,“这是刚刚才开市卖的。”从傍晚6点来这里,人潮不断,“但这里多是青少年,对于甲虫、蜗牛造型的小玩意根本没兴趣。”仇春英说着又从放在地上手提包内拿出一迭电话费等账单,“这些都等着要缴钱的,”仇春英无奈地说,一天要赚上500元,“真的很难。”

  倒是视障街头艺人林明山靠“打赏”为收入,最高纪录曾一天有一万多元,那是在阳明山花季时,受邀到阳明山表演了八个钟头,“很累人呢!”

  林明山说,平日扣掉成本,一天“打赏”收入大约一、二千元,有时若再加上白天接按摩工作,一个月大约收入就有四、五万元。

树皮和树叶创作艺术家李永谟说,他的作品大多是花鸟虫鱼和童玩,一般小件的如拇指大小,可以卖到两、三百元,也有大到90乘90公分的大件作品,可以卖到数千元。

  对街头艺人而言,顾客的额外“打赏”却是他们意外的收入,有时,出手千元大钞豪迈“免找零”,常会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幽幽的二胡音乐,回荡在热闹的西门町闹区;林明山这位视障的街头艺人,以二胡“拉”近人们的距离,让围观欣赏的民众,脸上洋溢的是幸福满满的笑容。

  自幼失明的林明山在小学六年级时学拉二胡,后来他还学会弹吉他,不过踏入社会后,林明山从事的是与其它视障者一样的按摩工作,“那很耗体力”,直至最近,大约快一年前,林明山才转行当起街头艺人。


  林明山利用MP3灌录音乐,再结合他的二胡演奏,动人心弦,也吸引不少粉丝,“有位陈妈妈常来听我演奏,还会带点心给我吃。”林明山很感动,不过有时也会碰到恶意骚扰,“有人就会故意趴在他面前,鬼吼鬼叫,或是拍打宝特瓶吓他”。身兼保镳的张凯华愤愤不平地说:“就是有人会欺负弱势者。”

  许多街头艺人是失业者转业的新舞台。虽有20年幼教资历,但终究难敌失业潮,仇春英靠着小时候阿公教她的草编技巧,发挥创意,以吸管编制动物、昆虫、花草等造型玩偶,成功转行为街头艺人。

  “飞禽走兽都会编!”仇春英说得相当有自信,吸管,现在成了她创作的素材,“把这么平凡的东西,变成艺术品。”尤其听到民众发出赞叹,让仇春英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暂时忘却失业的不如意。

  “来这里,真是看到形形色色的百样人,”仇春英说,当了街头艺人后,“才发现自己要学的事还很多,”真是什么样的客人都有,有人会认为“这不过是吸管嘛!”不买就算了,还尽是冷言冷语;但仇春英也碰过不少“伯乐”,把她的作品视为艺术品买去收藏,还引荐她到公司或是小区教学。

  曾获2007年英国伦敦国际发明展双金设计奖的李永谟,自小双脚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却活出自己,成为不折不扣的街头艺术家。他利用树皮、树叶的韧性编制花鸟虫鱼和童玩,大受欢迎。

  街头艺人教父:证照、表演场所该分级

  有街头艺人“教父”之称的张博威,目前是台湾街头艺人协会理事长。他是推动“证照制”始祖,目前并积极鼓吹“一张证照、游艺全台”的主张,希望促进全台艺人交流发展,他更建议证照、表演场所采分级制,提升表演素质,让街头艺术更多元化。

  张博威说,早期街头艺人,曾被当成乞丐,现在民众的观念不同了,尤其在台湾,虽然经济不景气,民众看到好的演出,出手非常大! 他曾受邀去澳洲表演,拿到的打赏,每人都只给几分钱、小硬币,在台湾给的是五十、一百,甚至是千元大钞。

张博威常鼓励其它街头艺人,不要妄自菲薄,要把自己当艺人看待,专职杰出的街头艺人,月入10万元者大有人在,或被唱片公司签下,跃向荧光幕,例如, 以口技闻名B-BOX被吴宗宪签走;加入唱片公司的则有陶笛阿智、盲人阿邦、“乱搞音乐”米雪儿等等。


  张博威投身街头艺文活动多年,以哑剧、乐器演奏和演唱见长,他总是利用各种场合,传达理念,认为街头艺人证照应该像驾驶执照,考上后应是全台适用,否则县市政府各自为政,限制很多,对街头艺人来说很辛苦;他并认为,街头艺术的发展,“中央”也要出力,不能只推给地方政府。

  他还建议,对于街头艺人的证照和表演场所,应该有分级制,不同级数的场地,应有不同演出水平,否则表演者素质参差不齐,反而引来观众反感,或彼此恶意抢地盘。

  信义商圈、西门町 街头艺人最多

  台北市街头艺人平常大多不定时、不定点各处表演,主要的演出地点以华纳威秀、新光商圈、捷运站及西门红楼前最夯。每逢周末假日下午、夜晚,街头艺人在这些合法的展演场所,各施绝活,民众也乐的掏腰包“打赏”。

  台北市街头艺人最热门的演出地方,首推台北市信义商圈,这里每逢假日,可说愈夜愈美丽。世贸二馆与威秀影城间的广场,也聚集不少街头艺人,展现才艺,学生也在这里大胆展现热舞、才艺。新光三越信义新天地的广场,也经常举办大型街头艺人活动。

  知名名歌手江明学,近年来经常在信义商圈演唱经典歌曲,他说随着街头艺人增加,这里既可看到表演,又可感受欢娱气氛,人潮愈聚愈多。

  在信义商圈,常有精采的街头随兴演出,吸引逛街的民众驻足围观。人气旺的,当然表演场前的打赏箱,相对也会较为丰收,算是街头艺人最爱的展演场地。

  除了在信义商圈外,台北市西门町、红楼、台北捷运地下街等地,也是街头艺人的“热点”。假日会有锯琴、巴西卡波耶拉舞蹈、中东鼓乐与舞蹈等多元表演。常在淡水捷运站、信义商圈出现的“人形装置艺术”人体雕塑,长时间文风不动的表演者稍有动静时,反引来围观民众惊呼连连。

  捷运西门站六号出口不只是年轻人逛街必经“要塞”,不论平日、周末都有街头艺人进驻。台北地下街 12 号广场每天均开放街头艺人表演,因广场设有小型舞台,周边腹地开阔,在此表演的街头艺人以歌唱与绘画类居多。

  淡水捷运站、台北地下街之间,常看擅画人像的街头艺术家,他们只要把用作品组合而成的小型广告牌摆在身旁,就可开张营业。毛笔速写、原子笔素描、彩色素描等任君挑选,价格从 100 元至800 元不等,每回只要开始挥毫,即会引来路人围观。

来源中新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卖艺)走近台北街头艺人真实生活 欢乐背后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