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高温津贴不能形同虚设
炎炎夏日,高温津贴可能是大热天里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然而,面对“炽热天气” ,很多企业职工却无法享受到合法权益之内的高温津贴。在炎热的“炙烤”下,高温津贴能否落实到位,“烤”验的不仅仅是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同时也“烤”验着劳动者的自我维权意识。笔者认为,作为劳动者,面对企业不按国家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情况,我们应当勇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了解,笔者所在城市高温津贴的发放,主要是靠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的监督。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每年都会检查高温津贴发放情况,但检查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全覆盖,而且即使查到不支付高温津贴的单位,处理结果顶多也就是象征性地进行处罚和督促企业发放高温津贴。对于不发放高温津贴的企业并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正因如此,一些企业在持续的酷暑高温下,“顶温”而上,克扣了本应给予员工的高温津贴。多年前,笔者所在的私企模具钢厂就是如此。
模具钢厂是本市一乡镇的私营企业,建厂已有三十多年,全厂有200余名员工,所招员工90%是当地农民。厂区除了总经理办公室和管理层办公室有空调外,其他工作人员在每年的暑季都是“顶温”作业,特别是锅炉房工作人员更是酷暑难耐。由于工厂大部分员工来自附近乡村,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在建厂初期对国家规定的高温津贴一事并不知晓。虽然后来渐渐知道国家规定企业职工可享受高温津贴,但顾忌私营企业老总独大,谁都不敢做“出头鸟”,向老总讨要高温津贴,害怕因此丢了工作。大家觉得,不用背景离乡,在务农之余能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已属不易,高温津贴不给就算了。因此,该厂高温津贴一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搁浅,无人问津。
随着模具钢厂的不断扩张,七年前厂里对外招聘人才,有四位大学生应聘而来。其中,有一位名叫陈诚(化名)的小伙子外表阳光、个性率直,从事文职工作的他很快地与厂里员工打成一片。他来厂里工作一年多后,发现厂里不给员工发放高温津贴,为此事,他还特意在管理层面前提出过质问。得到的回答却是:“老实干你的活,老总的决定你管不着。”事后,厂里的大哥、大姐们劝告小伙子说话做事放谨慎些,不要“引火烧身”。然而,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陈诚在一年后的暑季,将厂里不按国家规定给员工发放高温津贴一事举报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做了厂里第一个以卵击石的人。模具钢厂因此受到劳动监察部门处罚,交纳了5000元罚金,并口头应允给员工发放高温津贴,实际上却借口工厂资金紧张,拖欠着不落实。紧接着,陈诚被厂里辞退。在大家来为陈诚送行时,有人说:“你这小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陈诚却告诉大家,这样克扣员工福利的企业他不看好,一年前他就动了想走的心,只是应聘时签订了五年劳工合同,无法脱身,所以才想到了这招,一是为脱身,二是真心想为大家争取应得的利益。他还激励大家,劳动者不能任人剥削,要工作得有尊严,大家要是能勇敢地团结起来,老总不给高温津贴都难。陈诚走后的第二天,一封联名信送到了老总手上,面对全厂员工齐罢工的决心,老总不得不妥协,高温津贴很快落实到位。
由此可见,当今一些企业高温津贴难落实、不落实,存在着诸多因素,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员工对国家高温津贴政策不了解;二是企业员工顾忌“饭碗”问题,不敢向企业争取自己应得的高温津贴;三是一些企业以行业不景气为由拒发高温津贴;四是国家对高温津贴一事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做保障。
对于高温津贴落实难的情况,看上去存在着各种原因,而实际上高温津贴落实难的症结在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如果高温劳动保护和高温补助能得到法律关怀和制度保障,国家和各级地方立法机构能够用法律来保障高温天气下公民的合法权益,针对高温条件下职工作业进行劳动保护给予具体规定,对高温劳动保护补助也予以明确,让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管控下依法营企。这样一来,相信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并将2015年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笔者认为,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企业应依法兴企,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员工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全身心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企业做强做大;企业员工面对自身合法权益落实难的情况,要勇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更好地助推国家依法治国,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欢迎老师们给出指导建议。 写的一针见血,有事例,逻辑清楚,支持 再来学习 这篇事评写的很到位 看好中平老师采写的佳作 中平现在是高手了 欢迎参加本期观点擂台! 现在写的确实有点意思了! 建议回头看看,如果再紧凑些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