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贵 发表于 2009-8-5 22:43:36

【跟帖951期班组文化3】让班组文化,无中“生”有

【跟帖951期班组文化3】让班组文化,无中“生”有
金银贵

      同样是施工时常受水、瓦斯、裂隙威胁的北三区4号瓦巷,一个班组出勤常常爆满,月月都是高工资,月月都获“优胜班组”奖励;而另一个班组却出勤难以为继,员工收入低,怨气冲天。是啥子原因让这两个班组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笔者怀着疑问走进了这两个班组。
      8月5日14点20分,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北三区4号瓦巷见到了“人员奇缺”的班组。此时,他们正踏上下班的路,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声音却特大。“你恁个挂的眼子,害得又少收了几寸,硬是没有长脑壳?”“还怪我,你有脑壳?你是班长,你级别高,恁个打的还是长期被扣进尺!”“呵呵呵!看他两个吵,完全是狗咬狗!”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员工忍不住在窃笑。
      渐渐地,两个争吵的走近了。原来就是这个班的班长税伟和副班长朱维康,此时的班长黑着脸,怒冲冲从笔者身边一晃而过,而副班长也一脸怒气,慢吞吞地走着,“你们怎么搞得这样僵?”笔者问道。见是笔者,他直倒苦水:“这个班不想待了!钱没找几个受不完的气,我得出去找队长调个班组!”他告诉笔者,这个班最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班组员工不团结,班长没有凝聚力,私心太重。一次在下班途中,他们看见后面搞运输的员工矿车下了道,正满头大汗抬车,班长不仅不伸援手,还嘲笑后面搞运输的工友脑壳笨才把矿车整下了道,气得抬车的工友眼里直喷火。更气人的是,有次一名员工由于身体不舒服,要提前下班回家,他不仅不同意,还扣了这名员工的工分,理由是消极怠工。气得这名员工一连几天没上班,吵着要调班组。
      “现在我们班组要散架了哟!”朱维康垂头丧气地走了。
      笔者和朱维康分手后,在工作面见到了另一个“人满为患”的班组。此时,他们正在各司其职地忙碌着。班长李攀武正在安全确认牌上认真填写着隐患记录。“耙矸机主绳磨损严重,需立即更换;24#绞车限位螺丝角度不够,需要调整;风筒有小破口两个,需要立即缝补……”。见是笔者,他急忙拉住笔者问外面拉车的员工现在把车拉到哪个位置了。“他们拉的车在外面下道了,正在处理,你们工分分开算的,你操哪门子心,打好你的进尺就行了!”笔者故意拿话激他。“我们工分虽然分开算,但我们班组间的配合没有分开,我得去看看!”他拔腿就往外走去。
      近一个多小时,笔者见到了满头大汗折返的李攀武。马不停蹄,他又急急往碛头奔去。“他这样不累?”笔者逮住正在吊挂电缆的谢波。“来回1500多米,恁个不累?”他告诉笔者,对于李攀武,班组里的人都很服气,大伙觉得和他一起干活都很舒心。他一来就给班组定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遇到脏话,累活班组长必须冲在前;工分分配必须要及时,因为工分就是员工的命根子;遇到有员工过生,班组里的员工必须集体去祝贺;遇到有中途由于生病的员工,除当天工分全给外,另加分以示慰问,这些摸不着,看不见的口头协议,让大伙觉得这班长挺有人情味,班组有“家”的感觉。
      笔者感慨:班组文化是没有既定的模式,他摸不着,看不见,但班组文化不是“鸡勒”。这看似抽象的班组文化其实隐藏在班组员工的心中,他蕴含着班组员工的素质,蕴含着班组员工一种灵魂,一种团结互助的班魂。班组文化不是靠写点标语,喊喊口号那样简单,如何让班组文化,无中“生”有,这需要班组长擅于凝聚人,并有统领大局的智慧,他不需要班组长多高深的文化,他需要班组长有一颗能听取员工意见的耐心,能有一种吃得苦的精神,并能营造一个和谐共处的工作氛围。

张耀杨 发表于 2009-8-5 22:48:58

班组文化难道真是班长文化?

回味 发表于 2009-8-6 20:40:50

引用第1楼张耀杨于2009-08-05 22:48发表的:
班组文化难道真是班长文化?
嘿嘿!班组长就代表班组文化噻!

金银贵 发表于 2009-8-6 20:57:14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班长只是班组的灵魂,而并没有说班长就是班组文化。不是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吗?

阿哲 发表于 2009-8-7 20:32:04

很好的兵头将尾啊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951期班组文化3】让班组文化,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