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发表于 2015-7-21 16:20:47

美国跨国企业,是否还应该把命运寄托在中国市场?

原标题: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独立宣言”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近日的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一直不愿同富国掺和在一起,他们希望拉动内部需求,促进区域内贸易,这样即使在西方市场衰退之际也能保持经济发展。在经济崩溃的大背景下,中国是为数不多依然还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金融危机后,富国都想和中国加强经贸联系。德国的汽车企业,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开采公司以及新西兰的奶粉制造商向中国大量出口,都获得丰厚的利润。每个企业的发展故事都需要中国市场。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中国市场也并不那么吸引人了,一些公司的发展故事还起了警示作用。外资公司和中国虽联系密切,但他们会发现自己并不受欢迎,如卷入行贿门事件的英国制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②肯定对此深有体会。



使用交互式的树状图了解下每年各行业的“对华依赖指数”

《经济学家》杂志于2010年引入了一种股价指数——“对中国依赖指数”作为粗略衡量跨国企业对中国依赖度的标准,该指数是根据这些企业在中国取得的收入将其在中国市场的比重作为权数,对应相应的公司股价,进行加权处理而得出的。最新的“对中国依赖指数”覆盖了位于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③之列且能提供不同地域收入细目的所有公司。133家企业的各自权数反映了他们的市值与其在中国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的乘积。市值为1000亿美元在中国收入占总收入10%的公司,其权数与市值为200亿美元在中国收入占总收入一半的公司的权数一样。对于那些只公布在整个亚太地区收入的公司而不公布在中国的收入,该指数假设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收入所占份额就是其在这一区域的GDP中所占的份额。

苹果是“对中国依赖指数”最高的企业,2013年的权数为11%,其次为8.3%的高通和7%的英特尔。加入该指数中的大多数企业如今更加依赖中国了。相对于2009年这些企业在中国的收入占比平均为9.8%,2012年在中国的收入占比已为11.2%了。



不过虽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上升,股票回报率却并未相应上升

不过虽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上升,股票回报率④却并未相应上升(如图所示)。在2009-11年度轻松高出标准普尔500基准指数后,“对中国的依赖指数”便自此难跟上标普500指数的脚步了。今年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依赖指数”涨幅为9.6%,表现要比中国的股票市场好得多,中国股市跌幅已超过9%。然而“对中国依赖指数”和中国股市的股指相对于表现强劲的传统标准普尔500指数来说只能望其项背,标普500指数涨幅为18%。也许另外367家不在“对中国依赖指数”覆盖范围内的标普500企业能骄傲地声称他们是对中国一点都不依赖
来源:凤凰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跨国企业,是否还应该把命运寄托在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