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的抗战
邓发、聂荣臻、耿飚、叶挺,这些鼎鼎大名的的领导人物,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摄影人。他们为红色军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抗战影像。同时,以沙飞为代表的一代摄影师更是记录了八路军抗战的诸多历史细节。栏目编辑:马俊岩 (本组图片由后浪出版公司提供)
红军大学,耿飚摄于1936年。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开学。教学内容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问题、社会发展史、红军政治工作等。耿飚是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摄影:耿飚
1937年5月,为了国共二次合作,国民党曾成立一个18人的考察团到延安考察。他们去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红军驻地。这是林伯渠(左戴眼镜者)陪同考察团成员。这张图片是童小鹏拍摄,童一直跟随周恩来在国统区工作,建国后曾任统战部副部长。摄影:童小鹏4,403.
革命青年奔赴延安。1937年,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国民政府在西安到延安途中设立九道关卡,1941年之后还派胡宗南率四十万大军封锁,都没能挡住这股弃暗投明的“移民潮”。摄影者邓发是中共早期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1946年遇难。摄影:邓发
这一张也是童小鹏所拍。1937年8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召开红军改编誓师抗日动员大会,这是大会会场一角。横幅上写着“红军与国民革命军 拥护军委的动员”和“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等标语。摄影:童小鹏
1938年8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青年队在晋西演出时留影。战士剧社1930年由红一军团政治部成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战士剧社隶属于一一五师。这张照片的作者苏静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曾与邓宝珊起草了和平解放北平协议书。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摄影:苏静
1939年2月,周恩来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叶挺摄影。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获得了“铁军”的称号,是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1946年与邓发、秦邦宪、王若飞等返回延安途中,遭遇空难。摄影:叶挺
1939年,冀中八路军骑兵训练。这张照片的作者是吕正操。吕正操酷爱摄影,曾以两万斤小麦和20条步枪跟抗大教育长罗瑞卿“买来了”延安有名的摄影记者石少华。此后,石少华与沙飞一起办《晋察冀画报》。吕正操乃开国上将,曾任铁道部部长。摄影:吕正操
埃文思·卡尔逊(左)是第一个到延安的西方国家的军官,曾任罗斯福总统的侍卫官。他1938年两次到华北敌后考察,此行的报告及沙飞拍摄的他第一次到访晋察冀边区的部分照片,一直保存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图书馆。这是卡尔逊1938年在河北阜平西庄村向八路军演讲。摄影:沙飞
1938年,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医生为日俘治伤。这张照片的作者是著名的医生、加拿大人白求恩。他拍摄的八路军军医名为林金亮。这是迄今人们能够确定的唯一一件由白求恩亲自拍摄的影像资料。摄影: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