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家"韩冬和他的互联网银行建设团队
【IT168资讯】引子——“现在的网上银行是多个子系统的聚合。如果用一种植物做比喻,那就是像一株仙人掌,一根主茎支撑这多个分枝。这种情况下,不仅对网银系统的健壮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愈加臃肿的系统也严重影响到了网银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超前的睿智来源于理性的认知
2012年5月,在一次电子银行业务创新主题沙龙上,从事网上银行建设十余年的韩冬先生在其题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的建设路径》的演讲中,道出了目前网上银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每一次的系统升级与改造、功能丰富与完善,都像仙人掌上旁逸斜出的一枝,使原有的系统愈加臃肿,最终非但没有实现改造初衷,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与放大了网银系统本身的局限。基于此,韩冬在这次演讲中提出了新一代网银建设“互联网银行平台化”的战略思考。这一代表了网上银行发展潮流的思路,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共鸣与高度兴趣。 时隔三个月,韩冬与他的网银建设团队搭建的青岛银行新一代网银平台的顺利上线,成为他向那场沙龙交出的又一份答卷。
据了解,这是韩冬和他的互联网银行建设团队在“互联网银行”理念指导下参建的又一个互联网银行系统。早在2011年5月,广发银行智慧网银“Smart-E-Bank”上线,就以其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平台架构体系、倍受称道的用户体验、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前端,及其上线后带来的网银客户数量的迅猛增长,已经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团队小三国合力唱大戏
广发银行新一代网银与青岛银行新一代网银的建设,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个网银建设团队中的经典搭配:韩冬作为项目总控,从业务与技术双重层面统筹管理与调度;张佳巍作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LIFE产品的架构师,从技术架构层面掌控方向并规避风险;胡首作为拥有多家银行网银系统建设经验的执行力高手,从网银系统搭建实施方面予以全程支持与参与。三个人统分结合,率领一众队伍,以更加娴熟的系统搭建能力、更加精确到位的项目进度把控与风险管理、更加透彻的客户需求分析与评估,在“互联网银行平台化战略”的指导下,在长期建设liana网银过程中积累的扎实功底的基础上,拉开了以新一代互联网银行LIFE产品为突破口的新一代互联网银行的建设序幕。与此同时,这个团队也走上了转型之路。 披荆斩棘,拿下网银“半壁江山”
众所周知,历经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的网上银行从最初的信息发布渠道,发展到后来的部分传统柜台业务的承载渠道,再到目前柜面替代率急剧而持续的增长,已经成为银行业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上一代网银产品的代表,Liana网上银行产品一度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了中国网上银行的一个时代。其网银产品无论是操作效率还是安全性,无论是业务承载能力还是所依托的技术平台,均与过去十余年来国内网银现状及客户对网上银行的期待十分契合。 以韩冬、张佳巍、胡首等人为代表和骨干的网上银行建设团队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发展历程。长期以来,他们深入中国网上银行系统建设第一线,将网银产品在国内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付诸实践。
其中,由韩冬参与或主导搭建的网上银行系统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东亚银行(中国)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这些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数量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其网银系统成功而高效的运转,在验证网银产品强大支撑能力的同时,也为打开网银产品在国内网上银行广泛落地实施的局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胡首,自2004年以来参与建设了包括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常熟农商行、金华商业银行等十多家区域性银行的网银项目。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如火如荼地建设其网上银行的时候,推动了中小型银行的互联网化进程,为中国网上银行健康而均衡地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张佳巍非但在网银建设项目中提供技术支持,更是全程参与了上一代网银产品技术平台的研发与升级,在不断探索网银产品标准化的开发路径、规范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与增加系统建设的便捷性并一一实现的过程里,推动了网银产品更加顺畅地在全国范围内落地。
可以说,以韩冬、张佳巍、胡首等人为首的网银建设团队,在过去十年里,真正站在网银建设与发展最前端,并推动中国网上银行进入了一个蓬勃建设的时代。 “凤凰涅槃”前的困境与勇气
这个团队参与建设了国内将近一百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同时在国内网上银行以平均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柜面替代率成为银行业务主要承载渠道的情况下,他们渐渐意识到这样的困境:
网上银行系统将银行与客户的物理距离从原来的一尺之隔拉近到一屏之隔,却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无限拉远。银行无从倾听客户的声音,客户无从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USBKey证书的广泛使用,在保障了用户安全性的同时,也为银行网银系统和互联网之间竖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同时,银行依赖大致相似路径、在相同理念指导下建设与升级的网上银行同质化趋于严重;此外,随着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与资源的电商的发展、三方支付牌照开放及随之而来的准入门槛的降低,都对银行在金融领域原本的绝对优势地位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困局,银行在思考出路,身为银行网银系统的搭建者,他们更加在思考。
“仙人掌”理论表面上直指网银扩容能力与承载能力的不足,其深层含义,却是对于银行尤其是电子银行在新的竞争格局下的出路进行盘问;最终,韩冬和他的团队在“守成”与“创新”之间,选择了后者。 冲破传统“桎梏”向网银新生态转型
“互联网银行平台化的背后,是打破传统网银系统安全观竖起的高墙,打通银行、客户与社会化力量,从而在更广阔的互联网环境里,利用更充足的社会化资源,营造开放的金融生态。”韩冬在描述他们转型出路时如是说。寥寥几十字勾画出的未来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生态”,的确值得期待。为此,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封闭会议一开就是几十个小时。思考、探讨、争论,最终完成了从理念的提出到实施可行性的论证过程。
“当然,新一代互联网银行体系的建设,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张佳巍说。
对于团队来说,这漫长过程的第一步,便是“新一代互联网银行LIFE产品”的诞生及其落地实施。
当然,如果转型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或落到项目实施的层面,则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转型。除理念与实例之外,还必须包括一系列的规则,好让转型有迹可循,而非盲目无章法的试探。 这个团队有他们自己的规则:
树立起产品化的概念。在引领网银系统产品化已经在国内发展了将近十年、国内大部分银行的网银系统都采用该产品的前提下,一方面,他们的系统搭建工作早已变得机械、重复而单调;另一方面,银行参考的选择太多又太少。之所以说太多,是因为国内大部分银行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银系统,之所以说太少,是因为每家银行的网银系统几乎都长得一个样。而LIFE则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银行产品体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能给予银行更多的引导,也能从专业的角度帮助银行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更加适合自己的服务体系。
新一代互联网银行体系建设前期的规划过程变得更加重要。“传统网银建设与新网银建设的差别,就像购买成衣与量身订做的差别一般。在网银建设前期,我们要与行方沟通需求、了解银行的实际情况,并为他们打造一款真正只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银行服务体系。这个沟通的过程会花去很长的时间,但却是十分必要的,”胡首说。
更加精细化的分工。他们将新一代网银产品的前后端实行了分离,尤其为网银前端配备了齐全而一流的交互设计师、UI工程师和前端制作人员等,从而使新网银从前端展示、界面亲和力及易用性等各个方面,全面突破了传统网银过于死板的功能点罗列界面,而是往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技术平台上,新网银采用融入更多互联网技术的LIFE平台,摈弃了延用多年的EMP平台。看似只是一个名字的差别,却成为新网银与传统网银最关键的差别。据张佳巍介绍,他们目前搭建的新一代网银系统基本上都是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一起进行的,这个整合后的平台为每一项功能或前端应用都预留了接入端口。未来,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接入微博、社区、商城甚至其它第三方应用。这样的一个开放的网银平台,正是试图突破传统网银的局限性,真正将银行的服务推送到更灵活的互联网营业场所,推送给更多的用户。
已经上线的广发银行智慧网银Smart-E-Bank,刚刚上线的青岛银行新一代网银SmartBank,以及已经正在运营的宁波银行小企业金融商务社区E家人,都是依循“互联网银行”理念,在这一系列规则指导下进行建设的。
韩冬和他的互联网银行建设团队,从产品理念、建设规则到落地实施等各个层面,全面地推动与引领着国内的新一代互联网银行体系的建设。 尾声
打造平台化的互联网银行、营造开放而和谐的金融生态,的确绝非一朝一夕便可达成,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一流的网银建设团队,这样一个时时站在行业高度,以全局视角审视自己、洞察未来的团队,必将能在金融行业的变革中引领潮流,成为行业的探路者与排头兵。 欢迎各位老师支持和关注!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