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点】从他律到自律:班组安全管理的“变迁”——本文作者:李永福 刘鹏程 王
跟随共和国的脚步,河北冀中能源金牛股份邢台矿也走过了41年,这期间,该矿的班组安全管理也走过了一条由粗到细的精细化管理之路从他律到自律:班组安全管理的“变迁”
【企业视点】
■ 李永福 刘鹏程 王志民 郭金英
没有散遗煤屑的残角陋巷,看不到古老破旧的挖煤设备,正准备上班的工人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走进更衣室、又依次走进罐笼……8月10日,当笔者走进有着41载历史的邢台矿时,曾因看了太多的煤矿事故而形成的当矿工危险的恐慌一扫而空,这里车间墙壁整洁、地面瓷砖铺设,工作区、人行道、成品区分割明确,天车远距离遥控、职工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维修操作……这些都给了笔者足够的安全感。
温馨安全的工作环境源自上下重视的班组安全管理,而班组安全管理要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却并非一蹴而就!随笔者采访的郭金英主席介绍。
在建厂初期,大家对环境的要求不高,甚至抓生产轻安全,车间内满是油污和煤灰,一次检修中,一个微小的火星就引燃了地上的积油,当时木质结构的厂房就这样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了……这个教训让企业反思,职工工作环境也要纳入班组建设计划。于是,从2006年开始,矿机修厂的六个车间班组开始了打造精品车间的历程:粉刷车间墙面,有序划分工作区、人行道、成品区;收集平时废旧的物料,整改成了车间内物料库房、休息室、学习室,并在休息室内装配了空调等设施,给职工营造了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钩吊机械设备的天车,实现了远程遥控,职工远距离操作,避免了因为捆绑或是绳索断裂造成的安全隐患;改造车间电路、取暖设施;制作了文化牌板,提醒职工工作注意事项和责任。
完善了一系列的措施、要求后,车间班组还制定出了一套保持制度,用动态达标检验成果。开始时职工有点不习惯,可慢慢的,大家逐渐喜欢上没有油污、不再脏乱昏暗的环境,每人的心情也变得舒畅了,现在,不让大家保持都很难。
以前,职工下井总爱挤罐笼,本来限容13人的罐笼,有时挤进去的人要比限定的多一倍,经常发生挤伤人的事儿。一次,在-210米的进口处,一名职工被挤下了罐笼,当时距井下地面还有100多米,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幸好这位职工及时抱住了竖井罐笼下的横梁,才幸免于难。此后,每每提及这事,大家都是心有余悸。从那时起,每个班下井之前,都会进行班前安全宣誓,然后排队换洗衣服、下井,在井口都有调度人员维持秩序、清点人数,每次罐笼严格限制人数。每周三和周五的下午,没有工作任务的职工都要参加统一学习,强化井下工作的安全意识。“以前职工们只是嘴上说干标准活,说标准话,做标准事,一问什么是标准,就都说不出来了。现在通过学习,知道了违章作业才是造成安全隐患的罪魁祸首,大家纷纷深挖潜存于脑中的‘不违章就不能干活’的错误观念,主动做到要干活就绝不违章了。”综采二队的路丙辰对笔者说。
在采访中,笔者还看到一张名为“综采队员工RAM(A卡)”的考核标准,上面分工作地点、工种、6S评估考核的内容、项目、交接班、跟班人,扣分原因和得分,考核的内容从工具物料的摆放,到井下文明作业,不打人、不骂人、不叫外号,各项考核详细易懂,又有专门的部门定时、定路线的检查考核、检验标准和实施效果等。原来,这里职工在安全方面的自律意识来自企业长期坚持的一系列他律制度和措施。
掘进队几位班组长告诉笔者,今天矿工们安全的工作环境,还要靠企业对机械化设备的大力投资和人性化管理的政策。过去,矿工们不是不重视安全,只是一想起要多挣钱养家糊口,就顾不上安全了,每次下井,都做好了遇险心理准备,那真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现在机械化水平上来了,大型综采设备的应用,掘进机机载支护的改进,都大大加强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尤其是矿上制定的“不安全,就有权利不工作”的标准,让职工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而然地就把安全放到第一位了。
尤其是今天,矿上将亲情纳入企业文化,在班组兴起亲情墙、亲情热线,“天天对着贴满亲人照片的墙壁宣誓,谁能不把安全放在心上呢?”一位老师傅笑眯眯地说。
除了亲情墙,班组里还有许多让职工不得不安全的举措。比如,每次入井前,班组职工两两结对子,以方便在井下相互提醒,对家里有困难的职工,班组实行家访和党员一帮一的帮扶政策,矿区还有金秋助学专款,帮困难职工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
现在,一说去井下查“三违”,检查人员就感到头疼,因为“三违”现象太不好找了! 祝贺!! 祝贺!! 夏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热烈祝贺上稿的老师!!! 夏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热烈祝贺上稿的老师!!! 认真学习好稿。 好 从好几个层面写入 很有说服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