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黑还是白金?心理学家:妄图统一思想从来都是梦想
这张从国外社交网站上流传出来的“诡异”图片,拨动了全世界的神经。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赵竹青)一条蓝裙子在全世界“红”了。27日中午开始,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群、朋友圈,大家都在讨论一条看似平常的连衣裙究竟是蓝黑还是白金色。从网友的反应来看,无论是“蓝黑派”还是“白金派”,双方对于自己的判断十分坚定,并对于另一派眼中的颜色表示完全不理解。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特的分歧?国外已有专家给出了权威解读:“背景颜色可能影响了我们对真实颜色的判断。”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研究颜色与视觉的神经科学家康威表示:“当你看见这张照片时,你的大脑正在根据日光矫正这种色差。所以如果人们忽视环境光源中蓝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白色和金色;而如果他们忽视金色的部分,则他们看到蓝色和黑色。” 国内也有眼科专家认同了这种说法,并且解释更进了一层。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张忠红表示,“我们的眼睛感知光和颜色,主要是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起作用。两种细胞接受到光线和颜色的信息后,视色素会进行不同的组合,这些“化学反应”会最终形成电位的变化,由神经系统传递到脑部,然后由大脑来形成“心理颜色”——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颜色。“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比例不一样、功能有高低,我们最初‘看’到的颜色就会有差异,之后大脑读取的过程也会产生差异。”
张忠红说,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差别不大,但当色彩并不那么饱和处在临界点上时,“读取”颜色出现完全不同的两派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也有网友表示自己“看到原图时一开始觉得绝对是蓝黑,但一小时后怎么看都是白金的。”甚至有些网友反映,自己能在“蓝黑”和“白金”两种状态自由切换。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内兹感慨,自己研究彩色视觉的个体差异接近30年,这条裙子的颜色是他见过最大的个体差异案例之一。 这种差异不禁让有些人担心,自己是不是潜在的色盲?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夏承志表示,不管是看出蓝黑还是白金,与色盲、色弱没有关系。因为每个人遗传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所以感知敏感度差异是正常存在的。“色盲色弱是由于视锥细胞对某种颜色的感知能力受损,看到白金色与视网膜内细胞受损是两码事。”
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的解读更有哲学意味。他说,真实世界是物质性存在,人的世界是人对它的心理体验。物质(客观)与体验(主观)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人就没有颜色,只有不同波长的电波。颜色命名是对全体人而言。对个体就千差万别了。“要知道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尽相同,只能求大同而存小异。妄图统一思想从来都是梦想。” 欢迎各位老师支持和关注!问好! 欢迎各位老师支持和关注!问好! 引用第5楼wang36961024于2015-08-04 07:06发表的:
p_w_picpath/back.gif
谢谢王老师的大力支持!问好! 欢迎各位老师关注和支持!问好! 发帖回帖是美德, 问好老师! 纤手香凝老师辛苦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