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砚台收藏渐成投资热点
近年来,无论国内拍场抑或国外拍场都屡见砚台身影,并且还多次创拍卖新高。自2007年杭州西泠印社推出“历代名砚专场”后,砚台拍卖就此脱离瓷杂类,成为独立的拍卖门类。尽管目前拍卖市场处于调整期,但仍不能掩盖砚台收藏投资热。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250万元,成交价高达586.5万元;2014年,一方梁金凌清明上河图砚成交价更是高达2200万元。砚台是被价值低估的收藏潜力股。 古代受宠 现代受“冷”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受到历代文人追捧。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更是酷爱藏砚。自古就有“米癫拜石”的千古佳话,曾有一位江南富商央求米芾这位“砚痴”,愿以一座园林豪宅换得他所藏的一方南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石砚。砚台自古就有投资收藏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砚台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作为传统书法的辅助工具,砚台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已是很低,但它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一种有着很高观赏价值的文物性工艺品,而且只要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存在,砚台的实用价值就依然存在。
可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硬笔书法的普及,传统的毛笔、砚台等书写工具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范围而走进了收藏行列。
历史中有两次砚台收藏热潮,但时至今日砚台收藏还是冷门项目。不过名砚的价值却不容忽视。名砚的可贵之处,不仅仅表现在它外在的质量上,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文化内涵——将历史与文化融入不足盈尺的小小砚台之中,成为文人雅士观赏、收藏、馈赠亲友、陶情怡性之砚林佳品。一方砚台,兼具了材质美、雕刻美、书法美以及强大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玩味。
虽然砚台收藏“冷”,可是近几年却在拍场中表现出了“热”的一面。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疲软的几年里,砚台的拍卖成交额也相当亮眼,如2009年西泠印社“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吴昌硕铭、沈石友铭石破天惊端砚”以235万元成交;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当时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 五大因素决定砚台价值
砚台在拍场中的出色表现让不少人看到了砚台的未来收藏前景。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作为重点的收藏对象。这四大名砚分别是: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但由于这些名砚石材稀缺,存储量少,所以很多其他石质的砚台也具有收藏价值,比如易水砚、红丝石砚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蔡国声在《浅涉砚的历史和珍藏》中如是评判砚台的价值:“砚的珍藏和鉴赏能够从质(质地)、工(工艺)、铭(铭文)、品(品相)、饰(装饰)五个方面研讨剖析。”
据邹洪利介绍,一方具有收藏价值的砚台对砚石的石材质地有很高的要求,这些砚石要具有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特性。发墨即墨与砚石相发,好的砚石可以使墨彩焕发。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对砚台就曾有这样的论断:“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贮墨是指可以储藏墨汁。除了对墨有好的影响外,一方好的砚台还应该对书写用笔具有保护作用,这就是润笔、励毫的意义。
尽管这四个特性看起来简单,却使诸多石材被淘汰,这也是砚台由古至今流传数量少的原因之一。
其次,好的雕刻工艺能使砚台价值倍增。而铭文则是指拥有者的身份地位,身份贵重、地位高者所拥有的砚台价值也高。与其他藏品相同,砚台收藏也要看品相。
因此,每一块砚石都非常宝贵,而这也是砚台具有收藏性的一大原因。
(见D2版)
北京商报记者 马嘉会 张茜琦 投资新热点! 学习,问好! 发帖回帖是美德,问好付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