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09-8-28 17:19:43

954期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班组篇2——本期主持人:孙建文  邓传峰 

         班组建设早期,很多人曾形象地把班组比喻为企业的细胞组织,强调班组在企业中的不可缺性;而今,更多管理者则把班组比喻为企业的根基
班组的变迁:从细胞到根基
【主持人说题•本刊独家解析】
■ 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总公司      孙建文
■ 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矿          邓传峰
■ 深圳联明坪山冷气制品厂          胡铁祥

      60年前,老一代班组职工站在旧中国的废墟上,与年轻的共和国从历史的新起点上一起出发,开始走向伟大复兴之路。60年后,经过几代班组职工的努力奋斗,百万班组已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制造大国的基石,站在了又一个崭新的起点。回顾60年班组发展的历程,我们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积累了经验,锻炼了人才,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先进班组,走出了一条班组建设的辉煌之路。

      历数中国企业班组成长的三个历史阶段我们看到,在班组建设早期,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研究者,说起企业发展和班组建设时,都不约而同地形象地把班组比喻为企业的细胞组织,强调的是班组在企业中的不可缺性;而随着班组在祖国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所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历史使命的逐渐清晰,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则更乐意站在时代的高度,把班组比喻为祖国建设和企业大厦的根基,强调的是班组在企业中创新、创效和稳定大局的宏大作用。尤其在国家改革、企业改制中,这一作用就更加明显。在祖国发展壮大的60年中,企业班组也实现了从细胞到根基的拓延,这一历史跨越,堪称为中国班组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笔,是广大的班组职工靠自身努力和奋斗共同完成的:

      一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既着眼于班组现有条件,又不受现有条件的束缚和限制,大力开掘班组和自身潜力,全面提升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特别是集中体现在以王进喜等为代表的班组团队身上。无数班组团队面对各种缺憾和陌生领域,没有经验就自己创造经验,条件不成熟就自己创造条件,物质技术条件不够就靠体力的付出,靠土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得以在国家一穷二白、经济基础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才能够面对各种封锁,挺过艰难曲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了实力,创造了条件;才可能创造出让那些印象里仍停留在长袍马褂时代的外国人所惊讶的中国奇迹。

      二是我们始终坚持在工作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从60年实现革新成果1174项的马恒昌小组,到包起帆带领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吊装班和创出“振超效率”的许振超带领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吊桥队,到由班组长创造的创新班组管理模式,无不体现了班组职工不迷信权威、善于利用外来技术又不依赖于外来技术、敢于突破世界纪录、永不停息的创新追求。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发明创造更成为当代班组的一大亮点。创新让我们紧跟时代,实现超越,让我们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同时,也强有力地夯实了企业的牢固根基。

      三是我们始终紧跟世界潮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推进班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班组管理逐步从计划命令式向民主开放式的方向发展,从单纯为了完成任务,逐步向人本化、全面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激励机制更加健全,文化和班组长在班组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职工个性得到张扬,积极性获得极大调动,职工参与到班组管理的各个层面。因为管理方式的不断变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积极的姿态,以创建和谐企业、和谐世界的理念,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与世界先进管理方法实现了对接,推动了班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6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在中国班组建设的历史上,却是漫长而浓墨重彩的一笔。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班组建设60年,是逐步开放的60年,是不断进步的60年,是自强不息的60年,是持续创新的60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60年。60年,群星闪耀,步履坚实。无数英模、能手、标兵用自己闪光的足印,照亮了班组建设60年征程;无数班组职工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垒筑起共和国坚强的身躯。

      今非昔比,现在,我们的机器设备更加现代化,工作环境大大改善,职工文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元,收入也从吃不饱肚子到跨进小康,许多企业早已走向世界。但60年来我们追求进步、融入世界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自立自强、不断创新和勇于超越的精神一丝也没有改变,我们已经把优良传统融入时代精神,成为个人新的追求和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柱。

      而今,面对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班组建设愈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班组建设的魅力也在抗击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发展,是班组建设的第一要务。这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在崭新的征程中,实现班组建设与发展的新跨越。

      我们的班组要着力打造职工学习成长的平台与技能提升的平台。建立职工职业生涯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倡导职工岗位学习、系统思考,使职工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不同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工种、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展示职工技能,激发职工的潜能,提升职工的技术素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成畅通的职业技能晋升渠道,让更多优秀员工脱颖而出。

      面向未来,我们的班组要创新管理机制、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班组建设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着力构建运用科学方法和现代管理工具,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的新模式;以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技术职称的提升为主线,构建班组长能力模型和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个人发展进步打通渠道,使高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借助班组平台脱颖而出;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组考核办法,实施责任与待遇挂钩、业绩与奖励挂钩、成果与荣誉挂钩的奖励机制。

      我们坚信,只有把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班组才能走向壮大,只有在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伟大进程中充分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作用,我们也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成果、能带队伍的优秀班组长将活跃在班组建设的园地里,致力于提高班组职工的文化道德素质与技术技能水平,引领着班组朝着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质量型、和谐型班组的方向发展,为企业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60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以班组为平台培养了无数优秀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的女班长向秀丽、节约能手孟泰、文明服务标兵李素丽、新时期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等等,他们是各个时期的杰出代表,正是他们肩负起改造旧世界、建立新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重任,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国家“五年规划”的顺利完成,还是GDP的逐年不断攀升,无论是西藏铁路通车,还是神七飞天,无论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还是当前的金融危机风暴,都凝聚着全国一个个班组的智慧和力量,是各行各业的班组职工,从制造一颗螺丝钉开始,从纺好每一根纱开始,从挖出每一块煤开始……用热情和汗水谱写了新中国建设的光辉历史。

回味 发表于 2009-8-28 17:57:05

祝贺

杨建yj9798 发表于 2009-8-28 18:02:33

祝贺三位老师!

沩水云飞 发表于 2009-8-28 18:03:06

经过夏老师的精心整合,妙笔点睛,让我看到了“独家解析”的份量。夏老师辛苦了!

张静 发表于 2009-8-28 18:16:08

祝贺祝贺!

马兵 发表于 2009-8-28 19:20:52

祝贺上稿的老师!!!尊敬的夏老师您辛苦了!!!

马兵 发表于 2009-8-28 19:22:57

祝贺上稿的老师!!!尊敬的夏老师您辛苦了!!!

wtqwtl 发表于 2009-8-28 19:32:51

祝贺各位老师·

孙建文 发表于 2009-8-28 20:17:36

学习夏老师的整合稿,让我们回顾过去,做好现在,瞻望未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54期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班组篇2——本期主持人:孙建文  邓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