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制造”的诉说】“班组制造”的甘苦——本文作者:杨建
自制一把异形扳手,自制一套非标准螺栓,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就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了,虽然这种班组的制造小而粗糙,却体现了工人的创新智慧,60年的岁月,让这种原始而朴素的智慧之光蔓延为创新的燎原之火“班组制造”的甘苦
【“班组制造”的诉说】
■ 杨建
再苦也要搞班组制造
重庆能投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退休钳工严荣成讲述——
建厂初期,要制造刨床、车床等来满足生产需要,可物质条件十分匮乏,上级的要求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有靠自力更生去解决问题,如自制工装夹具,测量器具,刀具靠模,异形零件等,许多都是加班加点,全凭锯、錾、锉摸索去完成;如果是下班后和星期天没有安排到自己去加班,就要考虑到组织上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甚至会想到政治上是不是出了问题;加班工资是一分钱也没有的,有的只是有一份当工人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及来自组织的信任感!
正是有一批像严师傅这样吃苦耐劳的工人不断地创造和创新,改造后的龙门刨床等设备才能在生产中发挥威力,伴随该厂走过艰苦奋斗年代的同时,也把班组制造的种子播撒下来。
班组制造的困惑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年代,班组制造也曾有过困惑之苦,其中一件事让松藻矿山机械厂退休的铆工师傅张天喜一直耿耿于怀。
张师傅在铆工班工作时,曾和工友一起制作一件压制扁钢的模具,使工件从加热锻制就迅速变到冷压成型,工效提高了几倍。可他的这一创造却没有得到更多支持。有人说:提高了工效又得不到好处,纯粹是为了出风头!于是,张师傅困惑:不就是制造了一个模具嘛,招谁惹谁了?
金工车间有20多年工龄的车工师傅黄昌庆说:以前有的师傅很保守,自制磨车刀角度的靠模每次用后都要藏匿起来,轻易不让人看见,更不用说让别的人用。笔者也发现有这种吃大锅饭沉淀下的现象,一些师傅把自己制造的小东小西看得很紧,守得很死,若去借来用,就推说没有,或说不晓得丢哪里了。哎,难道这技术还能带到棺材里去?不少想学技术的人这样思忖。
班组制造的冷遇
我在厂锅炉检修队工作时,制作了一个弯管子的模具,带班领导说:放在那里占地方,妨碍做事。还没有使用,就被用小推车拉去倒进废铁堆,工友笑话说:你几天中午不休息,就整了一堆高级废铁。
2002年秋,我在厂矿修车间钳二班和工友制作了一个拆缸机,可当遇到拆缸作业时,员工却不愿用,他们任凭大滴的汗水落在钢板上溅起水花,挥锤敲击劳作后的手夹不起饭菜,也不愿用这省力的拆缸机,有位领导也说:你们制作些没用的玩意儿。
见到这种状况,车间领导做出决定:用该机每拆一根,计件工资加两角。目的是改变员工观念,推广班组制造,用自制的机械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减轻劳动强度。如今工友们从使用中尝到甜头,工作中争着开展发明创造,使用自制工装夹具。
班组制造名利双收
近几年,松藻矿山机械厂班组制造有了更大的舞台:每年的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评比;一年两次的QC成果发布和评比。每年有几十项班组制造亮相,以各种方式得到奖励,班组制造也成为技术员工评先、评选高级技工的条件之一,从而使更多的班组员工投入到班组制造之中。
矿修车间钳一班魏红兵等10多位员工,在班组制造中就是名利双收。其中魏红兵因为在采煤机组大修上不断创新和技改,5次被评为公司高技能人才,5年来喜得上万元的技术津贴。 祝贺 谢谢夏老师辛苦修改!
Re:【“班组制造”的诉说】“班组制造”的甘苦
祝贺! 祝贺祝贺! 谢谢各位老师的支持! 祝贺上稿的老师!!!尊敬的夏老师您辛苦了!!! 祝贺上稿的老师!!!尊敬的夏老师您辛苦了!!! 祝贺! 苦中有乐创造发明的过程也一样是幸福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