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总工会启动“慈惠母亲”培养计划
为工会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寻找破题方案宁波市总工会启动“慈惠母亲”培养计划
开展普惠制公益讲座,推行多元化关爱服务,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单亲(困难)母亲提供心理疏导
●工会女职委职能中没有“家庭建设”这一项,要不要揽事?
●工会没有参与“家庭建设”工作的经验,如何干、怎么干?
中工网讯 (记者张锐 郑莉)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工会组织能发挥什么作用?抓手又在哪里?随着今年全总将“培育好家风——女职工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工会女职工工作促进家庭文明建设的工作载体,如何将工会工作引入家庭建设,成为工会干部们关注的焦点。眼下,浙江省宁波市总工会正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的“慈惠母亲”培养计划,为这一命题寻找到了一个破解方案。
近年来,由家庭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女性要承受事业和家庭双重压力。调整女职工在母亲这一角色中的生命状态,对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乃至对于下一代人的人才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工会组织也应当有所作为。
基于这一认识,“慈惠母亲”培养计划在宁波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培养母亲群体和谐的身心状态,使母亲们真正成为创建和谐家庭文化,启动家庭正能量的引擎。
培养计划一经提出,宁波市总工会遇到了第一个问题:有的工会女职工干部认为“家庭建设”是别的群团组织的工作职责,不愿干,认为工会女职委的职能没有“家庭建设”这一项,不要揽别人的事;有的不知如何入手,不会干。
对此,宁波市总工会决定,把履行“家庭建设”作为服务大局的一项工作来抓、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措施来实施、作为工会维权职能来履行,从根源上解决工会女干部的认识问题。
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让培养计划拥有生命力。宁波市总工会设计了《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以及与子女情感沟通状况的调查报告》,量化母亲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在全面深入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子女对母亲的印象及期望后,调查发现,认为母亲影响程度“很大”、“较大”的比例高达86.5%,这一影响涉及日常生活、社会道德、学业智力等众多方面。
宁波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劳建兰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有超过八成的孩子认为母亲的正面影响超过负面影响,但74.9%的受访者仍希望母亲改改“性格脾气”。“母亲是孩子成长的土地,一个紧张、焦虑、急躁、攀比的妈妈,使用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劳建兰说。
以调查作为理论基础,“慈惠母亲”培养计划提出通过全员化、人文化培训,潜移默化中让女职工将“深明大义,善良孝顺,个性独立,意志坚韧,身体健康,心态阳光,乐观豁达”等美好心态变成自我需求。
据了解,培养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普惠制公益讲座,在机关、街道、企业开设公益讲堂,组织母亲教育讲师团,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份女职工的需求;推行多元化关爱服务,特别是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单亲儿童提供差别化服务,“六一”期间,对500余名困难职工子女进行了慰问,并组织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开展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圆梦“微心愿”活动;提供人文关怀,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单亲(困难)母亲提供心理疏导,发挥工会公职律师作用,援助遭遇家暴的女职工,并建设“爱心妈咪小屋”,为新晋妈妈们提供私密哺乳场所等。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慈惠母亲’标准,并公开征求职工意见。”劳建兰表示,宁波市总工会将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宁波慈惠母亲”,制定可推广的“慈惠母亲”培养课程体系,引导宁波广大母亲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提升自身修养,进一步创造文明和谐的家庭。
(来源:工人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