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pzp 发表于 2009-9-16 23:36:37

工地家园之变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王新平

工地之变,源自于共和国的时代之变;家园之变,源自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之变。工地家园之变,体现的是员工生命健康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工地家园之变

王新平
    新中国成了60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实现惊人跨越,铁路里程从建国初的2万公里发展到现在的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
    亲手实现这一伟大跨越的是数以万计的铁路施工建设者。他们常年在野外工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林海雪原到大漠戈壁,从烟花三月到瑞雪纷飞,从青春少年直到两鬓霜染,他们的拼搏奉献,他们的儿女情长,一同凝聚、交织在一座座流动的工地上。
    纵然工地是临时的、流动的、甚至是简陋的,可对筑路人来说,那是一生追梦的地方。无论是五六十年代住在帐篷中、地窝子中里,还是七八十年代住在席棚里、活动纤维板房中,铁路建设者依靠拼搏干劲,坚守吃苦耐劳,铸就了一条条横卧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万里钢铁巨龙。是他们的双手拨动着大地的琴弦,为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奏响了车轮滚滚的时代奏鸣曲。
    汽笛声声,轰鸣中带着急促。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商品流通增加迅猛,旅客出行越加频繁,繁忙的铁路运输有些不堪负重,铁路建设开始步入了快车道。石太线、武广线,还有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相继开工,流动的工地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千里铁路建设线上。
    2009年9月11日,我在中铁三局桥隧公司京沪高铁建设工地目睹了工地家园的变化。淡蓝色的屋顶、乳白色的墙体,一栋栋整齐的彩钢板房,无论是立在旷野,还是隐在山涧,都是那么的格外耀眼。当你走进工地,你又会觉得四处花草装点的小院有些雅致。淋浴间、洗衣间、水冲式的卫生间,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了员工生活。宿舍里统一安装的空调,宽带网线,更让员工的工地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假如你有幸像我一样能在工地食堂吃顿饭,虽没有酒楼饭店里的丰盛,但一排排整洁干净的餐桌会给你一份宁静和温馨,有着合适曲线的座椅,你坐着会觉得自在舒适。在与员工共进快餐式的午餐中,你还能体会到一种家的温暖感、企业的归宿感。
    就在我为工地家园的变化而惊喜感慨时,同行的轨道板场项目经理郭汝涛道出了真谛:工地之变,源自于共和国的时代之变;家园之变,源自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之变。
    我懂了,拨动大地琴弦的筑路人,不仅要鸣奏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交响乐,而且也要品味轻松明快、和谐宜人的圆舞曲。




xiaz72 发表于 2009-9-17 12:49:47

学习

wxpzp 发表于 2009-9-22 14:54:12

欢迎各位老师点评指正!!

阿哲 发表于 2009-9-22 15:02:05

写出了铁路人的艰辛和辉煌,隐藏在山间,改为山涧!

wxpzp 发表于 2009-9-22 15:28:12

回 3楼(阿哲) 的帖子

谢谢阿哲老师!

孙建文 发表于 2009-9-22 15:56:51

如果把这些变化不是从作者手里写出来,而是从员工嘴里说出来,感觉会更好些。.

wxpzp 发表于 2009-9-22 16:57:43

回 5楼(孙建文) 的帖子

谢谢孙老师点拨!
我再动动脑筋。

朱玉琳 发表于 2009-9-22 19:29:23

这篇更像抒情文,建议走入一线,听听一线员工真实的改变。

浅秋 发表于 2009-9-22 20:16:55

评稿人 浅秋

注意新闻的写法。建议您再看一下周一晚(9月21日晚)的聊天记录,用夏老师交给我们的“三件法宝”(再现、捕捉、对比)自检一下稿件存在的问题。

wxpzp 发表于 2009-9-22 21:54:37

回 7楼(朱玉琳) 的帖子

谢谢朱老师!所写的确不够细致,只是我的感受,活动纸张板我住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工地家园之变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王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