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发表于 2007-6-29 16:33:03

职场写真-----以能力创未来

农民工赵成波凭借自身能力,立足企业,走进大学,实现梦想。


在重庆石壕煤矿200多个班组中,只有一名大学生,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名大学生不是来自城里的聪男慧女,而是两年前招进矿里的农民工赵成波。许多人禁不住好奇:一个农民工如何在两年里摇身变为大学生的呢?



2005年5月10日,在广东打工的赵成波听说松藻煤电公司招聘农民工,就风尘仆仆地赶到矿区应聘,顺利当上了一名矿工。可两个月后,这位属于“80后”的独生子女竟成为矿区人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因为,一些生活在矿区的“80后”是不愿当矿工的,他们认为,这个叫赵成波的人一定是吃错了药,要不就是父母养不起,不然干嘛要当有危险、又吃苦的矿工?

可陪练他的师傅却发现,这位独生子女的徒弟一点也没有娇生惯养的痕迹,人聪明还能吃苦,于是,常常给他些表扬和鼓励。师傅的赞许和引导,使赵成波牢牢记住了学技术可以改变人命运的道理,向师傅学技术丝毫不含糊。他不仅刻苦,而且虚心,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无论是班前会上,还是员工岗位培训的课堂,他都仔细地把老师讲的、师傅传授的、工友交流的知识记录下来,回到宿舍反复回放、消化,直到变成自己的东西,熟练运用于工作实践。3个月下来,赵成波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工,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学技术的脚步,反而加速了理论学习的步履。在2006年7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工程技术学院采煤专业,摇身一变成为在职上大学的农民工。

从此,赵成波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每月4天公假对于赵成波来说远远不够,空余时间,他去图书馆获取更多的知识,工余时间,他选定了10位不同岗位的师傅给他指教技术,有时钻研起技术来如醉如痴。去年7月的一天,他工作的掘进工作面出现了顶板难以支护的技术难题,他处理不了就着急地找来师傅,等师傅帮他把故障处理完后,他久久注视着顶板一动不动,反复思索,反复熟悉刚才处理顶板垮塌的技术方法。


在两年的时间里,赵成波用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了知识、技术的双丰收,改变着自身形象,成为全矿700多名农民工的典范。在他的影响下,一个“当知识型矿工,用技术改变人生,用科学行为保障安全的理念”在矿区逐渐形成,“我相信,有技术,有知识,我的未来不是梦。”赵成波说。■蒲德贵刘晓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写真-----以能力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