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3:33


丁秀兰今年80岁,有5个孩子,她在自建的平房内经营一家小卖铺,主要出售一些烟酒、饮料之类年轻人常会购买的东西。永安东里小区内,有很多这样住户自己搭建的小平房,有的是因为家里人口太多实在没地方住,有的是因为唐山大地震时为避难搭建,现在这些房子有的还住着人。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4:10


丁秀兰的丈夫在1984年去世,她独自抚养5个孩子长大。每次心情不好时,丁秀兰就会通过抽烟来释放情绪。丁秀兰说,这个烟灰缸已经陪伴了她40年。丁秀兰没有退休工资,靠经营商店和收取另一间平房的租金生活。丁秀兰说,只要自己还有一天能动,就多干一天,不给儿女添麻烦。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4:43


徐月萍今年78岁,有两个孩子,自己经营着一家叫“大妈”的面馆,卖自家做的炸酱面和饺子。徐月萍刚开始开面馆是因为丈夫得了肾衰竭,需要花钱治病,所以才想着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没想到这一开就是12年。现在徐月萍的丈夫已经过世了,徐月萍还在坚持经营这家小面馆。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5:16


徐月萍回忆说自己刚开始做面馆的时候,周围没那么多人,但最近三四年,每到饭点这里都变得人满为患。徐月萍说,自己每天中午能卖差不多40斤的面条,但毕竟是老了,希望以后能享享清福,带带儿孙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5:55


田淑珍今年63岁,1975年时,她嫁到了这个只有25平米但住着11口人的殷德和家。现在老俩口每月加起来有七千元的退休工资。没事就一起打牌遛弯,田淑珍说只有贫穷过才知道什么是幸福,因为懂得了知足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6:32


殷德和曾经在国营澡堂玉池干过20年搓澡师傅,蹬过三轮车。他喜欢把每天发生过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殷德和说,虽然自己很少会去翻看从前写的本子,但心里知道有这些记录,就会觉得心安。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7:28


殷德和每天早晚出门遛狗都会沿着建国门外大街走一圈。殷德和说附近的所有高楼都是自己看着建起来的,但他现在只希望遛狗的时候能多看见一些草坪。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7:59


殷德和和老伴平时没事常会一起开着电动车去一些五环外的新建小区看房,殷德和望着一栋远处的楼房说,虽然对生活了60多年的老房子有些许不舍,但还是希望能和老伴一起,在一个安静、宽敞的房子安度晚年。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2 16:08:40


全国有许多个“永安”,也有许多这样生活的老人。从贫困到繁华,他们用一生缔造了时代,见证了变迁。他们习惯了节俭,习惯了劳作,习惯了感恩,习惯了把最好的留给儿女。老人们一辈子追求安居乐业,也许他们终究要搬离生活大半辈子的土地,但老人的记忆是“永安”的。

来源:新浪网

有龙则灵 发表于 2015-10-23 07:40:46

历史记忆,图文说话,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住在CBD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