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0:15

港囧!买还是不买?


一名内地跟团游客在香港一家商铺购物时,疑因未购物导致与导游发生争执被殴致死,再次引发了陆港两地的关注。香港,曾经是内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繁华世界;后来是趋之若鹜的“购物天堂”;再后来,事情变得复杂了一些——这些年的喧嚣和纷争,似乎总是在买和不买之间

封面图为2012年11月15日,中国内地游客在香港铜锣湾的时代广场购物中心等待他们的导游。REUTERS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1:04


二战后的香港迎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便利的港口位置带来了世界各地的货物;低税率又使商品价格低廉,香港逐渐成为“购物天堂”。1960年,香港一家大型百货商场里的购物者。Getty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2:20


香港的售货员大多受过专业的服务训练,态度殷勤友善,服务以客为先。所以,在香港购物、不论是货品种类、价格还是服务,都是世界知名的。图为上世纪80年代,香港一家首饰店,两名外国海员在挑选首饰。Getty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2:59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后,香港便成为内地人看到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扇窗”。购买“港货”,成为当时最时髦最有面子的事。图为1981年,一名广东农妇挑着从香港购买的电视机返乡。Getty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3:45


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人前往香港旅游成为一种潮流,两地进入来往密集的新时期。图为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夕,香港一家美国化妆品连锁店悬挂国旗,一名店员佩戴红领巾。Getty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4:26


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内地对港开放自由行,这相当于给内地居民赴港打开了“一扇大门”,游客赴港更加便利。到2014年,内地年赴港人数已超过6000万人次,而购物则成为赴港游必不可少的行程。图为2004年,在香港闹市街头,外汇兑换店的广告人。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4:57


由于关税等因素,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等五类产品中,约20种品牌的高档消费品在香港市场比内地市场价格低45%左右。近年来,内地人掀起了赴港购买奢侈品的风潮。图为2011年12月13日 ,一家珠宝店里的内地顾客。AFP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5:27


对于香港商业而言,“内地买家”在这十余年来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香港零售业年年报喜,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逆市飘红。从2003年到2013年,赴港旅游的内地游客消费总额增长了5倍以上,为香港各行各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图为2013年4月30日,香港旺角一家金店内的店员向顾客介绍商品。Getty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5:54


而另一方面,香港的低关税催生了专业的“水客”,他们往来港粤之间,一天一两次,多的可能十几次。从香港回来时,随身携带不同的电子产品,到内地出手倒卖,从中赚取差价。最典型的“水客”带货发生在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时期,当时大批水客从香港抢购奶粉带回内地,甚至导致许多香港本地人都买不到奶粉。

胡云峰 发表于 2015-10-23 21:26:25


图为2012年10月23日,香港上水地区居民对该区每天数以千计的中国内地“水客”表达不满,他们认为水客长期霸占附近通道,使该区货物价格上涨,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此后的2013年1月,又有网民到旺角东地铁站示威,要求限制外地人士抢购奶粉。AFP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港囧!买还是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