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春 发表于 2009-9-24 15:14:51

跟帖“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员工篇3-老董家的“实话实说”

                   老董家的“实话实说”
                               崔英春
   中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三厂三矿二队工人董加林1968年参加工作,去年12月退休,虽然当了一辈子采油工,但这几年亲戚们都因为他有钱又出手大方而喊他“老板”。说起今昔的变化,老董和她媳妇孙淑清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
    老董先开腔:“要我说啊,就一句话,昨天真挺难,今天象过年!”孙大姐接着说:“以前有点好东西平时舍不得吃,攒到过年一块吃。现在想吃啥就买啥;早先穿杠杠工服就挺美的,现在一万多块的貂皮,采油队很多女工都有,老董给我也整一件。”
    说起过去,老董背了一套磕——“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御寒靠抖”。接着,他又扳着指头说现在:“班车是空调大巴,打手机月月给通讯费,天天吃免费午餐,看病有医疗保险,买房有公积金,逢年过节还有东西分。这不是过年,啥是过年?”

    孙淑清说:“我家老董上班时算上技师和专家津贴,每月开将近6000块钱,比矿长多!俩孩子都上班,全家一个月收入就是一万多。”老董抢着说:“这是啥概念?过去我们两口子省吃俭用18年攒了2000块钱,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是那18年的三倍,都没法比了!”
    “腰包鼓了,花钱也仗义。我老丈人去世早,丈母娘岁数大了,地方农村的三个小舅子条件好点的一年给老太太150块钱,差点的一年给100块钱,我每月就给200,他们一年给的没我一个月给的多,老丈母娘自己光存款就两万多!都说闺女是妈的“小棉袄”,反正我媳妇背地里和她妈捅捅咕咕,我就装看不见,为啥?条件好,咱不差钱!”

    “我家老二2002年被油田招工分到一矿上班,把我俩乐坏了。原来孩子待业,给我们愁得没法,现在一个月拿两千块钱工资,介绍对象的都找上门来。”孙大姐喜滋滋地向笔者透露。
    前年,老董花12万给大儿子买了台小轿车,又给老二买了楼房,还有几万元投在股市,自己在肇东郊区还买块地,现在升了值,已经发展成小庄园,真成了“老板”了。
    去年,董加林临退休前被评上公司的工人专家,又当上了厂行业能手。头一次披红戴花上台领奖,又是拍照又是握手,还得那么多钱。一想起来那场面,老董又激动又留恋:“说实话,我是打心眼儿里舍不得离开岗位,以前“论天过”,后来就“论秒了”!所以,我尽可能抓紧时间多给年轻人传点技术。厂长报告中不说了么,企业需要高级技工、技师,小年轻的机会来了,只要努力,将来肯定比我强!”
    说起现在,老董感慨地说:“单位各方面都为咱们着想,福利待遇也高,好多人都羡慕采油工,再不是“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的年代了。说白了,咱们是赶上了好时候!” “大河有水小河淌”,企业好咱才能好,咋才能好?不就靠大家都好好工作么!不能这边拿钱那边骂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最后,老董模仿名人,幽默地说:“小崔,我这实话实说的最后一句也是发自肺腑的——生活在今天的大庆油田是幸福的,好好珍惜吧!”

长风 发表于 2009-9-24 15:26:47

好文章,文笔老到,语言朴实,学习了

崔英春 发表于 2009-9-24 15:27:53

回 1楼(长风) 的帖子

老师,给提提意见吧!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09-9-24 16:54:54

语言流畅朴实,但是缺乏一点感染力,如果再提取一下中心,让读者能随时抓到那根“绳”就好了。

崔英春 发表于 2009-9-24 18:13:58

回 3楼(平台管理) 的帖子

谢谢鹏程老师,我再想想。

崔英春 发表于 2009-9-24 22:05:28

尽量修改了,但不知道效果如何。有时候真是有当局者迷的感觉。

中铝谷文生 发表于 2009-9-25 08:07:48

学习学习!

邢承木 发表于 2009-9-25 08:10:32

崔老师,把题目改为:老董家的"实话实说"如何?

崔英春 发表于 2009-9-25 08:16:47

谢谢邢老师的宝贵意见,已经修改了标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帖“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员工篇3-老董家的“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