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记
“陪考”记“经过‘陪考团’的三轮论文模拟答辩,我不怯场了!”
“‘陪考团’对我帮助真大,不担心手工制作这一关了,心里有底了!”
10月30日午间休息时,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在练习间里备战技师、高级技师考核的四位师傅夸赞他们的“陪考团”。
其实,“陪考团”的“编制”只有四个人,成立还不到10天,是班组为了“逼”他们去考试才成立的。
月初考技师、高级教师的通知就到综合一班了,班组有四个师傅符合报考条件,大伙为他们高兴,催促他们快去备战迎考。一周过去了,他们嘴上说备战,却迟迟不见行动!
是胸有成竹?还是在悄悄地“偷练”?班组里心急的小伙子三番五次找他们刨根问底,因为小伙子们明年就把上考高级工的“杠”,想尽早准备,从他们那学点“备战”的经验。
四个师傅都摇头叹息,说不考了,去了也是“垫底”,丢人现眼的!
你们四个可都是班组里技术骨干啊!你们都没把握,我们就更没希望了!小伙子们顿时像泄了气的足球,坐在班组休息室里低头不语。
还没上战场就缴枪投降了?!这不合符你们的性格啊!大伙听他们说“罢考”,都很意外,急着追问原因。
一老师傅说,别看我平时和大家嘻嘻哈哈的,能说会道,其实我怯场,遇到正规、严肃的场合就“结巴”!论文答辩要面对一大帮专家,到时候我肯定会紧张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通过不了不说,还丢人!为此而打退堂鼓。
其他三个师傅,则觉得自己的手工制作工件这一关肯定过不了!现在制作小工件什么的,全都是机械化的了,用电动工具三两分钟就能搞定。时间一长,成了依赖,前几天练了练手工活,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手握钢锯不顺手,还别扭!锯啊,锉啊,我忙上大半天,制作出来的工件表面凸凹不平,尺寸还误差,我自己看都不顺眼!
大伙知道,他们三人当年在钳工比武中都是手工制作的冠亚军,都有一定的基本功,只可惜常时间不操练了,手生而已。因为有扎实的基础,只要能静下心来,练上几天,就能找到手感。怎么才能除去浮躁,静下心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出各自的“妙招”。有人说,晚上安静,他们晚上练。工作了一天,晚上下班时已经很累了,再抄起钢锯锉刀,精力跟不上,效果会大大折扣!大伙摇头说不行!也有人出主意,让他们请几天假,在家突击一下!几台吊车同时大修,他们三人都是各自作业档的领头人,他们请假,那不就“放羊”了嘛?再说,家里哪有工作台,台钳,难道在锅台练啊!大伙哈哈大笑。
要不找几个人,工间休息时间和你们一起练?同一个图纸,掐表计时,争先恐后,有考试的气氛,兴许很快就能找到“感觉”了!他们觉得这个比那几个点子要“靠谱”一些,要不中午休息时,试一试!
四个小伙子自告奉勇要陪他们练练。经过一个中午的陪练,三人都说,这个办法好!手握钢锯不那么“别扭”了,锉刀也顺手了一些,感觉快要找到当年的“感觉”了!要是能再陪我们练几个中午头,再找找“感觉”,我有信心手工件拿70分!
60分及格,70分包通过啊!大家表态,轮流陪练!
四个小伙子一起去“央求”大家,把“陪考”的活让给他们。
四个老师傅的“泄气话”传染了他们,他们参加工作以后接触手工制作很少,底子薄,觉得明年的考试肯定“没戏”。通过一个中午的陪练,看老师傅如何“操刀”,模仿,照葫芦画瓢,握锯,端平锉刀,工具也“听话”了不少,何况老师傅们还夸他们悟性高,学得快,他们重拾信心,为了明年的考试,他们怎么能舍不得丢掉“陪练”的机会呢?
“你们都有‘陪练’的助一臂之力,我怎么办啊?不能丢下我不管啊!”怯场的老师傅急吼吼地要大家帮帮他。
“你不就是‘怯场’嘛?小菜一碟,我们也‘包’了!”小伙子大包大揽了下来。
小伙子们采取“模拟法”,他们“客串”论文答辩专家团,一脸严肃,提问。第一轮模拟,老师傅紧张,回答时支支吾吾。第二轮就好多了,虽说回答不大流畅,但他觉得自己镇定了不少!当即表示,有信心通过考试。图为助考时镜头(夏忠)
班组简介:班组成立于2000年,现有18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高级工5人,中级工3人,学员3人。连续15年从未发生安全、质量事故,2013年被公司授予“标杆班组”称号,先后9项QC获得省市一、二等奖,班组多人被评为“杰出员工”、“成本明星”、“每月一星”。
班组共同愿景:让机械更精良,让工作更快乐,让生活更美好。 现场感很强的一篇文章,学习了 建议老师补充图片哈 夏老师看回帖,图片没有补充哈
回 3楼(鸿雁) 的帖子
已补回 4楼(xiaz72) 的帖子
看到了老师的修改,温馨团队的要求:【温馨团队】全方位展示一个温馨的集体,第一,一个主题报道;第二,班组格言、愿景、精神等几句话的经典;第三,职工对班组原汁原味的评价和感受;第四,企业车间或者企业管理者或者是其他班组的职工对这个班组的评价、感觉等;需要配集体图片。这些要素需要补充回 6楼(鸿雁) 的帖子
是不是我投错栏目了啊?回 7楼(xiaz72) 的帖子
没有投错,只是再按照要求补偿就可以了 班组的愿景、精神等,就是一句话的口号,还有班组员工的评价、上级领导的看法等,补偿这些要素就没问题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