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
何法“这个鸡蛋是我煮好了的,带到井下饿了吃。”这是我那七十八岁的老母亲,几十年来依然墨守成规,为儿准备吃货的习惯。
自打从儿时有了记忆开始,每逢赶集之日,母亲总会对我叮嘱道:“幺儿,听话哈,和哥哥一起在家耍,等妈赶场回来,给你们带些吃货回来……”
“吃货”是母亲的口头禅。母亲总是扎着清秀的长辫,背着些自家养大的鸡、鹅等,去那几十里外的镇上为我和哥哥换回来些吃货。母亲从镇上带回来我最喜欢吃的——阆中的白糖蒸馍、油酥馓子等,让馋涎欲滴的哥俩大饱口福。
八十年代初期的“农转非”政策,让我和母亲从四川那边,来到了矿山父亲身边。
在打通就读技工学校时,母亲同样没有忘记给我吃货。母亲知道学校的饭菜不适合我,每逢星期日,母亲一大早就起床梳理好她那花白的头发,早早煮好鸡蛋呀、蒸好粉蒸肉呀等吃货,给我打成大包小包,放进我的包里。那时的我,星期天一返校,也就与宿舍里的同学,共同分享母亲给我的吃货,让同学们好生羡慕。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眨眼间我在煤矿已工作了近二十三个春秋,母亲已是满头白发。每当她知道我要下井工作,总会准备好吃货说她那依然不变的口头禅“幺儿,把我准备的吃货带去,井下饿了吃,特别注意安全哈。”母亲那平凡的举动,让儿不知如何回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