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滴漏说起
从一次滴漏说起十一月某日的凌晨一点左右,净液打来电话,说浸出高位废液流槽入口处有滴漏现象。作为巡检员的我,二话不说拔腿直奔现场。边跑边嘀咕着:怎么可能呢!我零点四十刚从那边巡检过来,一切正常,不会是伙计们在开玩笑吧!
我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到现场。的确液体从二十余米高的入口处像雨点一样滴滴答答散落下来。不过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要想知道漏点的真实面目,就需先爬上五米竖梯,然后登15米斜梯,再爬13米竖梯(同时穿三个平台)才能到达目的地。此时是电解析出的“黄金时期”。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我不假思索冒险地登上梯子,穿过地漏液体处,爬到顶端。原来是一根增强聚丙烯管入口的弯头老化破裂。
由于电一和电二十余根废液管道错综交叉在一个半平方的入口处。光线暗淡,有无林记,一时很难辨认是哪个工段又是几号泵的管道。如果让两个工段的泵全停,逐个来试。这样既影响生产,又对泵和管道承载着安全隐患。于是只好自己重新从20米高处回到下面看个究竟。借着马路余光和自己的经验,初步判定是电一的1#或者2#废液泵管道。只好通知泵工逐根来试,自己也跟着往返数次。最终是2#管道,在漏点处做标记拍照,便于明天修复并让2#走5#管道。又把现场清理干净。此时,我身上被酸淋湿的地方也开始隐隐作痛。
在班后会上,我如数家珍向领导汇报夜里的漏液情况。原以为会倍受表扬。谁料,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这种为完成任务,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的精神可嘉,值得提倡。但这种冒险蛮干存在严重的安全因素的做法不可取。希望你下不为例,在座的各位要引以为戒。”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我,被挨了当头一棒。事后我扪心自问,深刻反省,感受颇深。
第一,“己不正,不能正人”。在这件事中本人主要存在“三违”的安全问题。
1.违犯劳动纪律。当我接到险情时,应第一时间向班长报告,由班长掌握大局,同意指挥,不能擅自做主。
2.违章操作。首先当遇到险情时,应第一时间让泵工先停泵,再巡检,这样可减小途中液体外漏扩大化,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再者,登高作业(没有作业票、没系安全带、无人监护、没排除安全隐患:在漏液处上下作业)十分危险。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3.违章指挥:关开泵应由班长协调,自己越级擅自指挥。
第二,设备方面。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最近增产,再加上电一废液管道长。泵和管道都处于高负荷状态,从而造成维修率高、费用大、劳动强度大。建议如果条件成熟的话,尽量尽快改为流槽式。如果有难度,可改用钢衬高分子聚乙烯管(特别架桥上或楼梯处)。
第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应该在管道边上重新刷写标记,这样遇到险情能迅速做出辨认。再者,架桥和楼梯上有部分钢结构腐蚀严重,需要重新修复或防腐,这样可以排除安全隐患。另外,在管道的走向处增设照明。这样在夜间巡检时,便于辨认能及早排除安全隐患。
上述是鄙人的一己之见,为抛砖引玉,殷切希望有志之士多献良策。
锌三电一
杨生春
2015.11
细微之处看效益
细微之处看效益那天贾段去车间巡检的时候,发现专门用来吹散铸片机组上水蒸汽的风扇发出“唧唧------”的声音,便立刻要求铸片工小李关掉风扇。“以前你们听到过这种声音没有?”贾段问道:小李如实地回答:“听到过。”“那你们为啥都没有人去工段反映呢?”小李嗫嚅地说:“以前都是刚开机能听到响声,过一会儿就不响了,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太在意这些东西。”
贾段立刻要求班长去找电工,绝不能让设备带病工作。电工来了以后,先把里边长期积累的灰尘进行了清理,清理完之后,还是发出异常声响,接着又把风叶、电机全部拆下来,最后发现轴承坏了。一个年轻的电工说:“哪有这东西去换,直接领个新的装上算了,以前从来都没有维修过。”贾段批评他说:“哪有那么多新的去更换,现在四个车间都在创效比赛排名次呢?难道我们就不想拿名次?”说着赶紧给工段专管设备的老王打电话,看是否有轴承能更换?正在槽上查看设备的老王立刻感到了工段,把他的百宝箱倒了个底朝天,果然还真找到了他原来从其它设备上拆下来的旧轴承,电工拿着旧轴承边走边说:你们工段可真抠啊!”
听到电工说的这句话,让我想起每次去工段领笔芯的情景,每次只给一根,我也是那句话,真抠呀!又不是你家的,一根烂笔芯也就5角钱,再给一根呗,老王笑着说:“先用着,用完再来领呗。”
透过这些细微的小事,能看出工段步步都在抠效益,不像以前,只要设备能转圈,不影响当班生产,啥时候坏了,领个新的直接装上算了,根本没有人会去修这些小东西,也根本没有人会把这些小东西看到眼里,只是图快,图省事。每次去领东西的时候,大家都想多领点,都认为是老公家的东西,现在不一样了,各个工段都在争先恐后的创效,只有创效多了,才能在众多工段中拿到奖金,然后再分配给每个职工,比起以前的浪费可强多了,无论大家还是小家都需要效益,效益高了,人人都有份,何乐而不为呢?愿这种赛创效活动长期的坚持下去。
(精炼厂 张小艾)
“康师傅”
“康师傅”“康师傅”这个品牌人尽皆知,但是此康师傅非彼康师傅,这个康师傅就是我们粉煤工段的康战军,这是他的最新称号——康师傅,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工段调来一名新员工叫苗心窝。工段考虑之后,就安排心窝跟着康战军学习看中控。这天康战军前脚刚进中控室,心窝后脚就跟了进来。没等康战军坐下,心窝就叫开了:“康师傅,这几天我就跟您学看中控,您可得好好教我这个笨学生。”这个康师傅叫的在座的人哄堂大笑。老康不好意思极了,一边摆手一边说:“叫我师傅可不敢当,有什么不会的,我可以告诉你。”心窝笑着说:“你懂我不懂,你会我不会,你可不就是我的师傅嘛。”
“师傅,这电脑上这么多数字,都代表什么?”“每个数字都有它的代号。比如这个”。老康把鼠标移到一个数字上,数字旁边立即显示“球磨机出口温度”,又把箭头移到另外一个数字“燃烧室温度”,“你想了解哪一个,就点哪一个。”心窝用鼠标点了一遍,还把它写到笔记本上。“对啦,开的时候怎样开?”心窝又追问道。老康熟练地用箭头点开了电脑的下一面,这一面是电机控制画面,老康对着画面讲开了。”“开机时要先开收尘器,然后依次开排风机、粉风机,开完风机,开风阀,热风阀只开到65。”老康说着心窝记着,记完后还反复读了好几遍,忽然又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的,问道:“关机时怎样关?”老康不紧不慢地说:“关机和开机的顺序正好相反,后开什么就先关什么。”
“师傅,学中控不好学。”看着电脑屏幕,心窝皱起了眉头,老康耐心开导他说:“我也是去年被抽调到控制室的,已经五十多岁了,我在家连摸都没摸过电脑,不是照样学会了。不会就问,不懂就学,只要你用心,肯定会学会的,并且还能超过我。”老康学习的劲头我们大家都知道,为了尽快掌握岗位操作技能,他不耻下问的样子就像一个小学生。五十多岁的人了,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现在还当上了师傅。
听着师傅的鼓励,心窝原来皱着的眉头松开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王水安)
夸一夸换来心贴心
夸一夸换来心贴心近段时间,我们班时常有人和班长发生争吵,你说他的不是,他挑你的毛病。结果呢,有的当众就呛呛起来,有的去找工段长评理,甚至有的要求调班,班里出现了一股不和谐的暗流。
这一天,李向又怒气冲冲地来找工段长,说班长总是挑他的毛病,说他这不好那不好,真是“立不是站歪”,没有一点好处,自己不想在这个班干了。他正告着状,进来的班长正好撞到了,也说出了一堆抱怨的话,说李向怎样不听话,让他往东偏往西,让他打狗偏去撵鸡,一点也不服管。班长看两人越说越上火,赶紧制止了两人,然后对李向说:“我会给你一个交代的,你先去干活好不好。”李向不情愿地离开了。
工段长和班长简单地沟通了之后,看着他说:“你应该夸夸他。”班长诧异了:“我还夸夸他,不夸他,他就要上房揭瓦,我还敢夸他。”工段长耐心地说:“你没有听说过北风和南风的故事吗?南风的暖比北风的寒更能发挥威力,不要一味运用“北风”法则,这样往往事与愿违,让你和下属站在对立面。要做和煦的南风,懂得尊重和关心下属,多夸夸他们,才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听着工段长入情入理的话,班长不由地点了点头。
这之后,班长开始试着夸奖李向,即使他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不仅当着他的面夸奖他,还向别人说他的优点,甚至,在班前班后会上也点名表扬了他。慢慢的,班长觉得李向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原来推推动动的情况不见了,小伙子做工作越来越积极,看到这夸奖真的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班长打心眼里觉得高兴。也奇怪,原来看李向看哪都觉得不顺眼,现在却觉得这小伙子还是蛮能干的。
大约过了半个多月,下班后,李向拦住了班长:“咱晚上一起吃个饭吧,聊聊。”班长的内心就有点小波澜,难得人家主动示好,就答应了。两人喝得有些高,李向开始夸班长,说自己以前不懂事,以为他不近人情,现在看来远不是那么回事,说现在就是有人给他调班,他还不愿意呢。
班长哈哈一笑,拍着李向的肩膀说:“夸一夸这是我的绝招,怎么你现在也学会了。”两人都爽朗地同时笑起来。(杨正平)
炉长王建立
炉长王建立王建立,中等个子,身材魁梧,为人热情豪放,从事炉前工作二十多年,是集炉前多项操作经验于一身的70后老工人。
王建立在底二还原炉一直以来担任电热前床负责人一职,由于他在工作中勤奋踏实,责任心强,再加上他乐于助人,让他赢得了领导和工友的一致好评。前段时间他被提拔为还原炉炉长,肩上的担子重了,他的工作也更加努力了。
近段时间物料不稳,炉况异常,炉前操作非常艰难,这可忙坏了热心的炉长王建立。他还积极传帮带,带了个新人,本身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劳动强度就已很大,既要培养新人技能,又得保证新人安全,危险、劳动强度大的活他几乎独揽,但是,他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在快速解决自己岗位上的活后去帮助别人。
渣粘难放,槽难打,他便成了渣口的人;铅流大,倒换铅模跟不上,堵不住,他又成了铅口的人。哪个岗位忙不过来他就到哪个岗位去支援,烟火弥漫的铅口收尘罩下,灼热的流渣槽旁,都经常出现他奋不顾身、忙碌的身影。还原炉在炉况异常的情况下能保证开炉次数,离不开他的日夜操劳,离不开他的热情与执着。脸上残留着汗水冲刷后又被烘干的痕迹,工作衣背上尽是盐渍,有力的大手紧握钢枪清渣,这就是他每天当班留给大家的印象。渣口老赵曾数次感激得想请他喝饮料、吃饭,都被他一一回绝:“这是我份内的工作,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请啥客?稳定炉况、保证产量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他这种火热的工作热情不断地激励和鼓舞着我们,熏陶着新工人,他通过行动将“大干四季度”深植在我们的心里,大伙儿的工作热情高涨。
“我是豫光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王建立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正是这一块又一块普通而朴实的砖,建起了豫光不断崛起的巍峨大厦。(李牛群)
麻痹思想“要不得”
麻痹思想“要不得”“哎呀,不就是接个线吗,咱又不是绣花,干嘛那么精细,差不多就行啦!咱可不能耽误下班。”维修工小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快接线,争取早点接完,提前下班。想到那即将享受的舒服热水澡,飞驰而来的摩托车,他兴奋地加快了接线速度。
随着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在小张的身后停下,小张下意识地向身后望去,班长顿时出现在他的面前。“谁喊接线不是绣花,差不多就行啦!要赶快接完提前下班,什么是差不多,差不多的标准是什么?接线就如同绣花,处处需要认真、精细,更重要的是接完之后能够做到安全可靠,看看你接的线,不是漏铜多就是接线松,过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该处理自己制造的问题了。”班长生气地说道。听着班长的批评,小张的脸青一块、紫一块,双手紧握着电缆线,耷拉着脑袋,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小张灰溜溜地向后退了几步,斜靠在墙边。班长看了看他,走上前去,拍了拍小张肩上的灰土,语重心长地说“兄弟啊,不是老哥说你,你真是糊涂呀,家里真是有事可以向领导请个假,谁家能没有个事,这些事情领导都会理解的。但你为了提前下班,干活马虎、敷衍了事,万一线头漏电伤到别人怎么办?万一因为线头松动造成设备损坏怎么办?线头松动发热引起安全事故怎么办?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若安全保不住,效益和幸福又从何谈起?永远要记住:作为电气维修工,我们整天和电老虎打交道,它伤人于无形之间,我们千万不能马虎,要做到‘四不伤害’,麻痹思想咱要不得呀!”
杨继伟
默默奉献的人
默默奉献的人人们赞美花的美丽,果的甘甜,可是很少有人赞美为花果提供养料无私奉献的绿叶。作为企业的一名不起眼的员工,更没有人去真正了解,他们在产量不断提高的背后,到底熬了几个通宵,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
当那一刻,接到检修的任务时,大家并没有丝毫的惊奇感。因为他们知道检修能为分厂带来什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就是效益。就像人累了要休息一样,机器也是如此。能在短短10个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职工的功劳是功不可没。因为他们多少个日日夜夜奔赴在生产一线,他们和机器也是有感情的。检修期间,作为浸出班组的一员,看着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不怕脏,不怕累,更换滤布,清理槽内积渣等。在清理滤液槽时,班组男同志全部上阵,有秩序地站成一排,由于槽口太小,积渣太厚,需要用铁锹一下一下从里往外挖,挖出来放进桶里,下一个人递到另一个人手里,接住桶的人把倒掉,依次循环。我们都穿着胶鞋,漏在地上的积渣,使得我们脚下变得很滑。不过,我们没有因为站不住脚,而停止。我们配合的相当默契,很快就把槽体内积渣清理干净了。
也许并没有人知道机器在轰隆隆响的同时,员工背后的故事。如果槽体不彻底清理,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我们比谁都清楚。不言苦,不言累,因为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这些活在我们职工眼里都不算什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眼前的工作做好,这是我们的职责。
在豫光有多少这样辛勤劳作,拼搏在生产一线的职工。他们默默奉献,为豫光增光添彩。他们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李世奇李娜娜
怦然,新动
怦然,新动编者按:2015年进入倒计时,笔者打开“直炼你我他”,准备发点心灵鸡汤的感慨。突然间发现曾经熟悉的多名小伙伴和我现已花开两边,咫尺天涯。而伴随着他们的调离,是一些新面孔的跃然出现。面对新旧交替频繁的情形,生产厂在感怀春秋之余,首当其冲的问题就变成了该如何快速地让这些新加入的人员进入状态,掌握要领,熟悉操作技能,推动生产的顺利进行。
据悉,直炼厂硫酸工段从9月份开始 ,工段人员的变更速度快得惊人,工段定员为21人,现如今,其中工作不到一年的员工有6人,工作不足半年的员工有4人。面对工段人员“大换血”的形势,一场严格、有效的新员工学习培训拉开帷幕。
以“严”带“新”
想法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落实。为了让此次学习培训行之有效,硫酸工段长结合四个班长开始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最终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硫酸工段的净化、风机、干吸、转化系统等基本工艺、指标经过整理归纳、打印出来,强制性地要求每个员工死记硬背、熟练掌握,并严格规定在一周之内完成,完不成的双倍考核。第二个阶段是在三个月内,每个白天班轮流对所有的知识点现场实操,停车操作开车操作。进行细化并现场实操学习,保证每个人至少对所有的知识点实操细化2遍。最后一个阶段则是要求在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基础上,也要学习其他岗位的操作技能,做到交叉学习,成为多面手,以便应对工段的人员流动性大、少员等突发局面。从头到尾都以“严”字当头的培训学习中,大部分新员工都能行动起来,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从咬文嚼字到理解再到现场实操,也都跃跃欲试。
以“心”带“新”
当然,想要这次培训学习达到实际效果除了要求严格以外,还需要在段时期里,每个班长的耐心和每个新员工的恒心。据了解,培训内容刚发到新员工手里的时候,每个班长都第一时间标出侧重点。面对新员工有时看似简单的提问,四个班长以及几个老员工都会对其耐心讲解,并用自己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结合这次的培训知识点生动形象地教给他们。而作为“新人”的他们也十分重视这次的“充电学习”,除了笔记做的密密麻麻以外,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会经常请教老员工们。10月份,有一次电除雾出现异响,已经下班的新员工小高发现后,赶忙去通知当天上班的老班长,并且结合这段时间以来所掌握的“电除雾出现异响的多种因素”知识点逐一进行排查、落实。最后发现异响声是电除雾大梁吊挂处发出来的,于是结合机修工成功地通过稳定风量使其保持适度平衡,消除了这不和谐的异响声。身边的老班长顿时为这名初来乍到的新人竖起了大拇指。
以“新”带“新”
其实,学习培训伊始,并不是所有新员工都能欣然接受、认真面对这次的系统学习。有极个别的依然会有抵触心理,认为没什么意义,所以,依旧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工作着。但这种倾向,在同是新人的比较、较量之下,迎刃而解。有一次,风机跳闸,熔炼系统着急转炉,而这边风机不知为何,起不了,当班的新员工由于对学习培训有所松懈,对此不知所措、手忙脚乱。这时,一名刚成为替岗不久的新员工则按照平时所掌握的知识点,从源头查起,最后发现是电机轴卡死,便拆取电机,使其正常转动。接着通过查询油温,油压,调整阀门,试空投、联锁正常,启动风机,才有惊无险地保证了正常转炉。但是打这以后,这名不知所措的新员工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立马变被动为主动了。也许,他也想在这一片“新新向荣”的氛围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更想在即将到来的实操考试中一决高下吧!
(王云)
汽车滴油谁之过
汽车滴油谁之过几年来,锌业二期运送锌皮的汽车,因为老旧失修,载重过大,不间断的把柴油抛洒到五厂的熔铸现场,令五厂的现场环境污秽不堪。作为锌业公司的窗口单位,锌业五厂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是治标不治本,环境搞好后,又重新污染。前几天发生了一起由于滴油与正泰公司冲突的不雅事件,尽管没有给生产造成影响,但这也应该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正泰公司属于在锌业干活的外包企业,与锌业公司签订有承包协议,他的员工在厂里干活,接受厂里培训,工艺设备操作完全与我们的员工一样,按标准执行,如果触犯厂规厂纪,应当受到处罚。不过,由于他们的原因如果发生一些污染环境的问题,这怎样处理,尽管我们作为一般员工,不可能知道他们与厂里签订协议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相信,并且可以断言,如果真正是他们造成的污染问题,他们买单是无疑的。这些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他们不买单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部门硬起手腕,不做好好先生,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村企关系重要,我们的现场环境是我们的脸面,公司正在开展5s现场提升工程,环境搞不好,我们的现场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并保持?
再说五厂在这件事中的责任。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如果发现别人污染了你的现场,你会怎么办?多少次正泰公司的汽车把油滴到生产现场后,他们自己组织员工义无反顾的打扫现场,也无数次的让正泰公司整改,但收效甚微,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才命令行车司机停止卸锌皮,让现场干净之后再继续工作。可以说,五厂在这起事件中没有什么责任。
滴油事件看似小事,其实不小。正如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样。五厂态度积极,仁至义尽,无可奈何,正泰公司仅图挣钱,破车漏油,形成常态,视若无睹,我们的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提升管理空间,让制度创新引领我们把5s现场提升工程做的又靓又美。
(乔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