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购的矿企如何扭转乾坤——访李子金矿总经理李电辉
甘肃天水李子金矿有限公司(下称李子金矿)是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9月18日从民营企业收购整合的矿山,这个当时资源储量匮乏、资不抵债而差点被卖掉的企业是如何死里逃生、重整旗鼓、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李子金矿的未来发展如何规划?李子金矿总经理李电辉表示,李子金矿在11年间构建了经济责任、调度指挥和安全环保三大管理体系,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并增加探矿投入,取得很好的效果。
问:李子金矿收购重组前状况如何?
李电辉:李子金矿成立于2002年6月,当初系民营企业,矿区生产秩序混乱。盲目无序的乱采滥挖行为,使矿山成型的完整资源变得千疮百孔,矿山高品位资源被慢慢“蚕食”。而原矿企采矿损失大,矿石贫化严重,使金矿资源严重浪费。当时矿区有7个小选厂,生产能力最大的选厂为50吨/日,最小为25吨/日,而且选厂设备陈旧,能耗高,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安全环保隐患严重。
问:李子金矿收购重组11年来取得哪些成绩?
李电辉:李子金矿收购重组11年来,在几任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全公司上下同心,理清了探矿思路,加大探矿投入,不断取得探矿成效。
李子金矿通过打基础、建规章、树形象、整队伍等方式,严格管理、严明制度,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激励机制来激发管理活力,使公司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11年来,李子金矿构建了经济责任、调度指挥和安全环保三大管理体系,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黄金生产从2010年的300多公斤到2015年将突破550公斤,年平均递增率达15%以上。
同时李子金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修路架桥、援建饮水工程,开展对口扶贫工作,解决2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为金矿创造了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李子金矿先后荣获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委”和“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先进单位”称号及天水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银行信贷“诚信企业”、秦州区“文明单位”等殊荣。
问:李子金矿目前面临哪些困境?怎样解决?
李电辉: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矿山资源总量偏少,不能满足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二是金价持续低迷,导致企业成本压力不断上升。
我认为,增储的关键在于加强地质探矿。李子金矿已在84.63平方公里探采矿权范围内确定了重点靶区,加大了探矿投入力度。
2016年的探矿重点是尖草湾矿区深部、黑响沟矿区、宽沟矿区的地质探矿,计划投入1000余万元,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打一场漂亮的探矿攻艰战,力求取得地质探矿较大突破,为李子金矿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降本增效重点途径在于扎实深入细致地开展精细化管理和优化“五率”等工作,这方面已初见成效。
目前,李子金矿选矿实际成本639万元,同比下降91万元;管理费636万元,较年预算下降200多万元,其中不可控费用降低175.94万元,降幅25.69%,可控费用降低23.77万元,降幅14.93%;克金成本与2013年年底相比下降了45元/克,降幅达16.36%。
虽取得一些成效,但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远远不够,李子金矿下一步工作重点仍是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
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强化经济责任制考核与班组建设。公司要求,各项基础性工作要扎实规范,检斤计量确保准确,考评考核公平公正,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和热情。
班组建设重在责任细分,公司要建立配套的考核体系,明年企业班组建设重点是抓分解、抓执行、抓考核,突出现场管理,强化现场监督,将各项工作抓严、抓深、抓细、抓实,真正抓出成效。
问:李子金矿“十三五”及未来发展构想?
李电辉:针对“十三五”发展战略,李子金矿确立了“抓资源提能力,强管理增效益,创和谐促发展,打造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十三五”前两年,计划李子金矿基地建设可取得初步成效,日处理量将增至1500吨以上,年产金1.5吨,实现较好的利润水平。
同时,通过强化购置优质资源、内部挖潜增效等工作,李子金矿有信心在“十三五”末全面实现各项目标。
李子金矿未来发展构想是以探矿增储为基础,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加强横向联合,强化安全环保,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谋求效益最大化。
金矿的总体思路是抓探矿、增储量,抓生产、促效益,抓管理、降成本,抓安全保平安,充分发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西北发展桥头堡的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