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5-11-23 16:17:00

“潜水”的阅读者

  前几天,与一个朋友在小巷一家小餐馆吃晚饭。朋友刚刚收到了几部本地作者出版的新书,其中有散文集、诗集、学术论文集等。在小餐馆坐下后,朋友随手将这些书放在餐桌一角,然后我们边吃饭边聊天。这时,餐馆几名正闲着的服务员走上前来,带着几分好奇,每人拿起一本放在桌角的书,边与我们搭话边翻阅。她们当中,那个年轻一点的看样子刚走出校门;另两个年纪稍大的,还带着小孩,显然是普通打工族,或者是餐馆老板的家属。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她们对自己手上的书都看得很认真,好像书籍是她们久违了的朋友。哪怕是那本我认为几乎没人看的诗集,在我们吃完饭时,那个年轻的女孩已差不多翻完了一半,这才有些不舍地放回桌上。

  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有人看这么“冷门”的书,这简直要让我“拍案惊奇”了。在我的印象中,很多人(其中不乏衣着光鲜者)对图书是正眼也不瞧一下的。也就在我感叹世上读书人少的时候,这几名服务员却又让我觉得,读书的人其实还是有,而且有不少人也许“潜伏”在看似与文化无缘的人群当中。

  由此不禁想起若干年前我装修房子时的一个小镜头。搞装修的工人们带了厨具在我的房子里做饭。为了方便他们搞卫生,我提供了一些旧报纸给他们使用。然后我就发现,饭后略作休息时,他们常常随手拿起一张旧报纸认真地看着。有时看得很投入,屋里一片寂静;有时看到某条有趣的消息,他们还饶有兴味地展开“讨论”,为此甚至延长了休息时间。要知道,他们至多读完了初中,走上社会后一直从事体力劳动,放在平时,还真不相信他们有兴趣看报。

  另一件与阅读有关的往事是,有一年,一个亲戚从外地坐火车来找我,整理行李时,从包里清理出一份报纸。我一瞥那报纸,觉得有些不对劲,再细瞧出版日期,竟然是几年前的旧报纸。我问他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他在火车上买来打发时间的,可是一路上从头看到尾也没发现这是旧报纸,因为他以前为生计忙碌从没看报的习惯。对于职业谈不上一点儿“文化含量”、 连报纸的新旧都不在意的他来说,在漫长的旅途中能以阅读来打发时间,也算难得了。

  说这些,是想说明,喜欢阅读的人还是有的,而且这个群体的规模还不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一部分人尚处于“潜水”状态,平时看不出,一旦冒个泡,还颇有几分精彩。特别是那些职业看似和文化不沾边的人,他们可能比某些功利化的“文化人”还更有阅读欲望。可是,他们的确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或者时间方面的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文化消费——假如图书再便宜些的,假如他们在忙忙碌碌中能够腾出时间,那么,他们便很有可能“浮出水面”,正式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所以,把阅读当做公益事业,使书籍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里巷人家,来亲近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群体,是很有必要的。

  (李伟明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纪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潜水”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