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来袭,自信是反击利器
来源:新华网2014年,上海市“研究中心”组织开展西式民主“失灵”问题课题研究。张维为、苏长和等五位知名学者欣然领衔,带领课题组写出《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西方的制度反思与中国的道路自信》《中国式民主与美国式民主》《西方民主:制度与理论输出的困境》等颇具分量的文章,在《人民日报》《求是》《红旗文稿》等报刊上发表。(光明日报)
即使是一位普通的网民,即使是一位没有任何理论功底的网民,甚至是街头巷尾的走街串巷的普通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下国际上的形势,而且头头是道。但理论之所以是理论,就在于这是能够反击“文化冷战”的武器。诚然,能够接触理论,或者说能够用理论来武装自己头脑的人,毕竟只有一少部分,但恰恰因为有这些“寂寞”的坚守者,我们才能在摇摆中坚定信心,才能在阳光里看到幸福。
什么是“文化冷战”呢?在网络上一些民族英雄遭到跟风和炒作式的诋毁,一个国民面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为了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英雄,在一一调侃和诽谤时,按理说,从小生长在这个国家,成长在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自己的家,面对,有人恶意中伤自己国家的名誉和国家的英雄,很多人不是去坚定的捍卫自己的国家尊严,和捍卫自己的国家偶像,而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跟风地唱起了反调调,仿佛这样子,显示出自己的聪明,却不知不觉中上了西文国家的文化演变的当。
其实,美国的月亮一点都不比中国的圆,他们的校园枪杀案,一次比一次性质恶劣,他们的国家英雄,从来就是好莱坞编造出来的“超人”、“蜘蛛侠”、“黑衣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英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美国高频发的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哪有什么超人来拯救他们。
而我们在历史上却实实在在地诞生过英雄,诞生过舍生取义的人,诞生过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英雄,是在生活中,是与人民大众紧密相连的,是扎根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
可当下,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地中伤一下我们的偶像,我们就抬不起头来,为什么美国就能做到铁板一块,而我们就容易轻易地上了网络枪手们的恶意离间的当呢?当方志敏写下《可爱的中国》时,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战火纷飞,而热爱自己的祖国的人并没有舍弃祖国,而是为了祖国努力奋斗。如今,面对走在复兴路上的中国,我们更应该自信而从容。
是因为,现实中许多矛盾让我们彼此伤害了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面对我们的国产奶粉事件上,我们应该反思,国外奶粉也有问题,可我们在整体质量上是不是更应该严格把关,当我们的科技在进步时,某些国人却用这些先进科技谋取利益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很多的让国人受伤的事例,而正是这些反面事例动摇了我们的自信。
中国,是一艘世界人人羡慕的诺亚方舟,也许在行进中,我们可爱的中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正如习主席所言,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正确地弘扬传统文化。
在暗流涌动的文化抨击中,世界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自信、从容的脚步已经迈出了,为了让中华文化出淤泥而不染,需要我们每一个的洁身自好,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一个爱国的人,更要爱自己的同胞姐姝,一起建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富强、民主的国家。(评论员:李瑞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