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pzp 发表于 2015-12-4 09:12:16

【今日快评】“宪法”与你的关系有多大?



         今年12月4日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有人觉得,宪法是个国家层面的话题,与平民百姓的关系不大,“国家宪法日”的意义更是一种形式。其实不然,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维护国家的尊严,也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每个人心中都应当有宪法,有宪法精神,以宪法引领行动。
      那么,你认为 “宪法”与你的关系大吗?公民的宪法意识该如何强化?又如何表现呢?

wxpzp 发表于 2015-12-4 09:16:08

新闻背景

“国家宪法日”喜迎周岁

今天是国家宪法日的“一周岁”生日。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更是确保中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法制保证。

  国家宪法日设立一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让民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努力把宪法精神浸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2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趣味运动会在北京延庆县热闹开赛。法制花毽踢起来、法律词汇大闯关、遵法篮球赛、守法乒乓赛……一个个集法治宣传和趣味闯关于一体的比赛项目,让参与群众寓教于乐。延庆县还同时组织了“法治赶集”活动,用法治春联、法治窗花、法治漫画等民间艺术品,向老百姓普及宪法知识。

  在上海,许多地铁乘客惊奇地发现,1号线漕宝路站这几天悄然换上了艳丽的“新装”。一段色彩丰富、内容丰富的宪法文化长廊,吸引了不少乘客驻足流连。这是上海市第27届宪法宣传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宣传周期间,上海地铁7号线设立了宪法专列,车厢内精心布置了宪法宣传主题内容,让日均1000万人次的地铁乘客在出行中感受宪法法治文化。

  在陕西,一部由该省司法系统工作人员原创小说改编的电影《司法所长老秦》,今年上映后在全省各界引发热烈讨论。普法精品喜剧《冤家路窄》在全省巡演100余场,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转化为最朴实的生活场景。4870余条法治文化墙上增添了宪法知识,480多个文化广场和公园上演了宪法文艺演出……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宪法精神春风化雨般地沁入群众心田。

  针对儿童、打工群体等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江苏省开展了“宪法进万家”主题活动。全省8000多所中小学校中围绕“宪法在我心中”,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及书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同时,开展全省“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并专门针对新市民,发放了26万册《常用法律知识100问》学法口袋书,把宪法宣传融入广大农民工常用法律知识的宣传中。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津市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并列入2015年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学习考试内容,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带头依法办事。

  基层干部是最贴近群众的党员,基层党支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在贵州省,司法厅厅长亲自带队,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单位,进行了20余场宪法宣讲报告,并对六盘水市政法系统、遵义市和黔东南州司法行政系统,以及云岩区、雷山县、麻江县等地的基层党政干部作了10余场辅导讲座,使“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的法治理念不断地内化于基层干部心中。

  安徽省举行向宪法宣誓仪式;甘肃省开展“百名农民写宪法”活动;辽宁省将宪法教育和“三下乡”相结合,开展“送法到基层”主题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充分运用网络、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积极搭建宪法宣传“e平台”。广东省利用“广东普法”微信公众号和普法网站,组织开展了宪法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山东省开设苏鲁豫省际和谐边界微博普法联盟,创办手机普法报;云南省利用公交频道,每天滚动播出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动画片……从社区学校到田间地头,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这些异彩纷呈的宪法宣传活动,不仅打开了宪法走进公民生活的一扇大门,更是党中央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现实体现。

  解读

  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宪法与生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分别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共对“八二宪法”进行了4次修正。

  “国家宪法日”怎么来的

  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今天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国家宪法日”怎么过

  第一,向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宣讲宪法知识;第二,组织公务人员向宪法宣誓;第三,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第四,举办宪法知识竞赛;第五,开展宪法征文活动;第六,通报违宪违法案件;第七,依托电视台和网站,组织开展与宪法相关的文艺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宪法权威深入人心,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新华网

第二个国家宪法日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宪法

今年12月4日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有人觉得,宪法是个国家层面的话题,与平民百姓的关系不大,“国家宪法日”的意义更是一种形式。其实不然,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维护国家的尊严,也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每个人心中都应当有宪法,有宪法精神,以宪法引领行动。

  宪法精神,从宏观层面看,包含着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神,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改革开放的精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等。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宪法,每个公民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权利与动力,都离不开宪法,离不开宪法精神。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更是人民群众权益的最大靠山。

  作为领导干部、国家公务人员,应当读懂宪法的厚重与权威。领导干部懂得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才会事事想着群众,时时尊重群众,处处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懂得法治的力量,才能清楚如何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行使权力和约束权力,明白可为与不可为;清楚自己站在中国,是中国公民,就会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认识上、态度上及其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心中有宪法,做事、决策才能实事求是,政治和经济建设才能有声有色,改革开放才有不可动摇的意志。

  作为群众,应当读懂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不论你在工作还是失业,不论你是成人还是儿童,也不论你是什么民族,在哪个地方,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承担宪法明确的义务。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非常广泛,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都会有具体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同样会有相关法律条款予以明确。公民的权利有宪法维护,公民的义务也应勇于承担。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宪法,信仰宪法,学好宪法,遵守宪法,用宪法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权利,用宪法的思想说话,用宪法的精神做事,用宪法的灵魂提高个人对国家、集体和人民的担当意识,提升国家的荣誉,增强自己的使命。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宪法,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宣传宪法理念,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向前,向前。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5-12-4 09:17:49

既然是国家根本大法,逐渐延伸到国家的细枝末节,还是应该能够影响到老百姓的,只是无法直接感受到吧

llsyqmk 发表于 2015-12-4 09:23:40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维护国家的尊严,也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每个人心中都应当有宪法,有宪法精神,以宪法引领行动。

llsyqmk 发表于 2015-12-4 09:24:12

感谢老师!普及知识!

言青 发表于 2015-12-4 10:47:19

宪法是国家法律的基石!

幸福海边 发表于 2015-12-4 11:15:58

宪法作为国家法律的武器,必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保驾护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4 16:40:18

感觉很遥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4 16:40:39

不过应该很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4 16:40:52

我们必须要了解!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快评】“宪法”与你的关系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