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5-12-8 21:49:09

职场上有一种囧瘾叫“话痨” (二)

 如果一个人敢拍着胸口说,从来没在职场八卦过,那绝对是自绝于全宇宙。八卦就像职场鱼羊,没有它的职场将是一碗无鲜之汤,谁的舌头也忍不了太久,除非整个单位的员工都是机器人。换句话说,没八卦的职场就会变成富士康。然而,如果鲜得过火,又如同干嚼味精,其滋味请尽情想象。




  小张大学刚毕业时,曾被分到某中型国企上班,工厂很大,员工很少,活计几乎没有。小张所在的理化室独占一栋平房,总计十人,每人一间工作室,领导严命,不许到各科室乱窜。




  小张被圈在一间偌大的办公室,那时候既没电脑也没手机,报纸只有一份,怎么也轮不到一个新人,于是小张像只蹲监狱的兔子,空有一颗活蹦乱跳的心。




  不久,不知哪位大姐发挥威力,给理化室进了一台编织机,大家总算找点乐子消磨时光。不过呢,除小张,理化室是分成两派的,其中一派得到了这台机器。另一派生气干瞪眼。小张对失意的大姐们随口说了一句:“为什么只给她们?”该大姐一听,如获至宝,立即飞到领导面前申述,意思是这个实习生狗胆包天,对领导的安排不服!




  其实小张的潜意识只是想和失意者套套近乎,顺便打听出点八卦来,慰藉一下寂寞得抓心挠肝的心灵,结果却被领导叫去狠狠教训一顿。




  凡当领导的都最恨背后鼓捣添乱。领导好容易逮个典型,又是新人好收拾,怎肯不大大地发挥一下。小张掂量一下长此下去自己的小命恐要不保,不寂寞成灰也得活活气死,于是辞职走人。




  而今每每回忆起来,她都不禁感慨:没有八卦的职场是寂寞的、难受的!




  这里所说的八卦,绝不是不怀好意的密告行为,也不是到处传舌,更不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良性善意的八卦是和谐的、活泼的,至多是调侃的。可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娱乐有时候会被利用,以讹传讹发酵成恶意,届时可能有口难辩。




  下面再请小张出场。离开工厂后,她应聘到了一家文化公司。前车之鉴令她变得谨小慎微,工作时嘴巴紧闭,休息时离群索居,午餐时独踞一角,从不和同事嬉笑打闹。




  慢慢地,同事都觉得她怪异,仿佛天外飞仙。又或者是瞧不起人,态度也淡淡的。继而又感觉她城府极深,阴险毒辣也说不定。所以大家都离她远远的,工作上谁都不愿与她沟通,更别提搭档。




  小张开始觉得无所谓,反正我能干,老板赏识我就行。可一次明显属于她的晋级机会却给了别人,老板找她谈话,让她开朗一点,和同事关系融洽一点,因为所有工作都需要团队,一个团队最需要的是凝聚力,谁都不愿与你共事,难道一个文案有光杆司令就行?




  此次错失良机令小张追悔莫及,她本不是这样的人啊!要恢复本性还不容易?她本就善于沟通交际,没过多久已和所有同事打成一片,话题无非是适合敏感肌的化妆品、谁新买的包包值多少钱、谁与谁似有办公室恋情、甚至于老板一些无伤大雅的糗事,小张说话素来风趣,到后来,包括扫楼阿姨都赞之幽默可亲。工作竟也如鱼得水。




  升职后的小张仍是八卦时间爱好者,在八卦时,小张还注意了解到每个同事的个性喜好,谁有什么长处该用就用,谁有什么困难能帮就帮,这些不仅给她带来融洽的同事关系,更让她知人善用,成为公司最受欢迎的中层,也是老板最信任的得力干将。




  如果说瘾还算个中性词的话,那么“痨”差不多接近不治之症了,由此可看出职场对“话痨”者是啥界定了。大凡话痨者并未意识到它已成为自己的致命短项,而且有些话痨在工作时也很努力,却往往在一争短长的关键时刻被这个非工作细节拽下来,实在也冤。




  职场是个严丝合缝的地方,不断塑造人也不断淘汰人,想立足和发展,就要不断适应职场规矩,做好大事,不忘小节,多干活少说话没错。有句话很有道理:把每一天都当成试用期。

发布者:濮阳百姓人才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上有一种囧瘾叫“话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