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园校企”合作补人才“短板”
消息来源人民网日前,150余名来自崇仁县工业园区的江变、伊发、明正、赣电等机电企业员工走进县职业教育中心,接受技能培训。这是崇仁县深入推进“园区·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补足人才“短板”的缩影。
崇仁县工业园区目前共有入驻企业100多家,有员工7000余人。近期还将有10余家在建企业投产,预计还要1000余工人。面对“人才荒”、“用工荒”等现象,园区一方面组织企业“招兵买马”,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园区、企业与职业院校捆绑式发展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园校、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促“园校企”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在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明正变电、伊发电气、赣电电气等20多家企业与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行校企合作,设立“崇仁工业园区某某专业班”,“订单式”培养人才,为企业培训变压器组装、机床操作、电工电焊技术工人。企业不定期派老师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规划等内容的培训,使学生上岗前对企业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了解,更好地适应社会、明确人生目标。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还组织在校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见习。在园区和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协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共建研发室(技术中心),联合开发新产品。
“订单式”培养的学员需经过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双重考核,合格者将获得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结业后并将其推荐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岗,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该县通过“园·校·企”合作,培养出了用得上、留得住、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3000余人,这些人大部分成功升级为中高级技工。吴大伟现在是崇仁县一变电设备企业组装车间的车间主任,他的主要工作是带领员工把好变压器出厂最后一道关口,每月的工资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几年前,吴大伟还是相山镇山斜村一个在家务农的青年。三年前,恰逢“园校企”合作集中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他选择了变压器组装技术,完成培训后到县里一家变压器厂当检验员,头脑灵活又爱琢磨的他很快成了业务骨干,并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如今,不仅工资收入不菲,公司还交纳社保,吴大伟觉得很有奔头。他自豪地说:“我虽是从山旮旯走出来的农民工,但现在有技术在身,是个靠技术吃饭的蓝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