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文尔雅”体会温总理读书心得
近日,细读诗文结集《温文尔雅》一书,受益颇多,书中记录了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引用的古今诗文名句103条,句句经典,发人深省。记得,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关于怎么读好书的提问时,温总理谈了自己的三点读书心得。他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读了《温文尔雅》一书,更让我明悟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温总理的“读书心得”,对读书人来讲,既是鼓舞,又是鞭策,体现出博大的人文情怀与传统文化底蕴,对当今社会的“读书不景气”现象,具有较强的启迪和现实意义。温家宝总理是博览群书的典范,从他的历次有关谈话中,人们不难看出他对读书问题的真知灼见,《温文尔雅》一书可见一斑。笔者认为,温总理“读书心得”,意味深长,含义隽永,有三层深意。
第一,好读书,教我们建立一种正确的读书观。日理万机的温总理没有太多的读书时间,而他却会“见缝插针”去挤时间读书,然而时下,读书已成为很多人的“精神角落”,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总是说没有时间读书,人们宁肯将时间倾注到宴请宾客、迎来送往,而不愿给读书一点时间,这说明一些人不愿读书,少读书,甚至不读书,这缺乏的不仅是读书的环境和心境,而是行动和观念。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书,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正像温总理说的那样,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世界。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能力素质、承载事业重托的迫切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第二,会读书,读书要有所选择。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书海无涯,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书,我们不可能一一去阅读。首先,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所取舍,讲究质量,学会思考。贴近生活、揭示人性、把握真理的书应该多读;其次,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会有“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次,读书要讲求质量,用有限的时间,读于己最有益的书,并把勤学习,善思考结合起来。
第三,活读书,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真谛,在于不读死书,学习知识,掌握技术,不仅要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还要学会动脑和动手。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不仅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还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实践证明,读书,思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不二法宝。
当今,我们正处在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多极化的复杂世界,正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型产业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通过读书不但可以温暖人心、提振信心、寄托希望,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可以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还发现少数领导干部平时不太注重读书写文章,对外界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了解,作风懒堕,凡事都是由下属操刀、秘书包办,拿起稿子就念,打开话筒就讲,不问内容、不论对象,照本宣科、教条主义,开口闭口套话、官话、大话和正确的废话,有的甚至对写好的讲话稿和文章也懒得看一眼,以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这种事事由人包办,不善于思考,一旦成为习惯,于国于民无益。出现如此怪状,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把做官与读书处理好,放松了世界观与人生观改造。有古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孟子尽心上》所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德从何来,来源于修养,修养源于知识,知识源自读书与学习。因为,书能极大地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大大提高领导水平,改善执政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民众获益。
温总理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让我们和温总理一起仰望星空,因为仰望星空的人多了,我们民族才会进步;读书的人多了,我们的民族才会兴旺发达。温总理的读书观,犹如一面镜子,告诫领导干部用心读书、用心讲话、用心为文,是国家之大幸,更是人民之大幸!但愿《温文尔雅》一书传递给我们的,不止是惊醒、启迪,还有思考。(刘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