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等多家单位举办职工技能竞赛
近年来,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等多家单位举办职工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平台效应,一大批蓝领练就尖端技能,拓展了成长空间一技在手天地宽
东南网1月10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何海铭
以赛练技提升技能一名优秀技术工人的合理化建议,一年能为企业创造多大效益?武平县塔牌水泥有限公司机械部职工陈远彬给出的答案是:80多万元。原来,陈远彬带领的创新项目团队,组织实施了7#、8#小袋包装系统改进项目,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2000多吨,节约费用80多万元。这个项目的灵感,产生于公司工会每季度举行的劳动竞赛。该公司工会主席黄信伟告诉记者,定期开展的技能竞赛,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经公司上下群策群力,塔牌连续3年超额完成节能降耗任务,被评为全国千家重点节能减排试点企业。“经过各级工会组织动员,每年全省有500多万名企业职工参加以小设计、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竞赛。”省总工会经济部负责人说。除此,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还在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展“功臣杯”竞赛活动,单省总工会本级每年就组织40场全省性职工劳动竞赛,带动8万多家企业、365万职工参加岗位练兵。一人之长变众人之技记者日前在马尾造船公司电焊车间见到吴泽平时,他正在指导“95后”电焊工李永荣。吴泽平今年只有29岁,但已是造船厂电焊工中的翘楚。电焊工作为造船厂的核心工种之一,技术含量很高。吴泽平进厂10年来,参加的大大小小竞赛有50多场。“比赛除了竞技,更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他说,“参赛的大多是业界的高手,近距离观摩、学习,比自己一个人琢磨强太多了。”竞赛让吴泽平快速成长,但一家工厂仅有一个“高手”显然不够。如何让一人之长变为众人之技?马尾造船公司的做法是师傅带徒弟。马尾造船公司工会副主席李敦莲说,像吴泽平这样的技术骨干,公司会让他们转型,不再直接从事电焊工作,而是当起师傅带徒弟。吴泽平手下就有11名焊工,虽然有人资历、年龄都长于他,但在以技术论英雄的车间里,一切都得听师傅的。对这些徒弟,吴泽平倾囊相授。经近几年持续不断组织技能竞赛和师傅带徒弟活动,越来越多的工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职业技能取得长足进步,造船厂技工断层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有技蓝领大有可为如今,在泉州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提到陈随丽,无人不知。不过,在2001年刚到公司时,她还是一个连基本的电动缝纫机都不会用的初中毕业生。让陈随丽感到庆幸的是,九牧王非常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每月都会开展“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大量的培训和竞赛,培养、提拔技术尖子。2004年,陈随丽迎来人生转折点。当时,全国、省、市三级服装制作工职业技能大赛在泉州举行。陈随丽在大赛上发挥自如,只用54分钟就制作完成一条优质西裤,比第二名快5分钟,一举夺得2004年全国服装制作工职业技能大赛的总冠军。“技能竞赛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已成为九牧王公司IE培训师的她说,拥有一技之长,蓝领工人照样大有可为。今年,年仅30岁的她作为技术工人代表被评为全国劳模。据省总工会介绍,在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技能竞赛中,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的“高级蓝领”脱颖而出。据统计,近5年来,共有近10万名职工晋升技能等级,244名职工获省技术能手称号,145名职工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70名竞赛优秀选手被授予省金牌工人称号。来源:东南网 福建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等多家单位举办职工技能竞赛 近5年来,共有近10万名职工晋升技能等级,244名职工获省技术能手称号,145名职工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70名竞赛优秀选手被授予省金牌工人称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