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0:48:18

首届深港滨海湿地保育论坛举行 专家问诊深圳湾湿地



  论坛现场。 通讯员 何飞舟摄

  深圳湾湿地该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1月16日,首届深港滨海湿地保育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专家把脉深圳湾湿地“病症”,并建议,分区管理和社会化参与,能将湿地开放与保护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

  在1月16日的开幕式上,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劲松先抛出问题:“深圳湾这边的鸟,为什么比对岸的少?”

  据介绍,深圳湾两岸滨海湿地,位于东半球候鸟迁徙通道主干道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深圳两地政府先后成立米埔、福田红树林两个自然保护区。1995年,该区域有1540公顷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张明祥教授2012年带领团队深入调查全国滨海湿地现状,他介绍,过去10年,全国滨海湿地减少136万公顷,湿地的减少导致迁徙水鸟种群锐减。

  填海、水污染、非法捕捞,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局长王勇军列出多个破坏湿地原因。厦门大学教授王文卿指出,湿地本身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以极低的植物多样性,支撑极高的动物多样性”,外来污染若导致一两种植物减少,整个系统将遭遇灾难性破坏。

  在湿地保护上,港台两地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公众力量是否支持,是公园能否成功的关键。”据台北市野鸟协会专家陈士泓介绍,台北关渡自然公园是位于城市中的湿地公园,为吸引民众注意关渡保护区“这块城市中的湿地”,协会设计三十多种课程,小到幼儿,大至成人,均可近距离了解湿地。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则实行分区管理模式,核心区须经许可方可进入,保护区外,香港政府建有人工湿地——香港湿地公园,在城市与米埔间起到缓冲作用。(记者 颜昭雄)

  来源:深圳之窗

胡云峰 发表于 2016-1-18 21:08:24

欢迎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届深港滨海湿地保育论坛举行 专家问诊深圳湾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