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见刊稿件】徐庄煤矿更新厂:33人小班组1年修旧产值1057万元
一个小班组1年修旧产值完成1057万元,说出来叫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样的事实就有。2015年,仅有33人的中煤大屯公司徐庄煤矿供应科更新厂班组不仅创出了建班40年来的修旧产值历史新高,而且还让领导们翘起了大拇指。随着煤市寒冬的侵袭,企业经营形势愈加困难。在外部大环境短期内难以改观的情况下,挖内潜、降成本、增效益,形式多样的降本增效活动成为企业度危求生的重头戏。在极度困难的关键时刻,更新厂作为一个专门废旧物资修理加工的班组,被推到了活动的关口前沿。
“矿井吨煤成本看供应,供应材料成本看修理。”在2015年初的科职代会上,供应科领导明确地对更新厂提出了“年修旧产值840万元,力争突破1000万元”的刚性要求。并一再要求,在企业最困难时期彰显出供应科干群勇斗寒冬的干劲、勇气和信心,一定要完成任务计划指标,并保证能修、多修、修好、修快。
面对市场寒冬压力以及班组人员少、工作量多、技术力量薄弱等诸多现实困难,更新厂职工头顶压力,怀揣希望,勇敢起步,向着目标挺进:月度修旧产值计划由2014年的60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70万元;修复品种项目由原来的83项扩充到110项;工作时间由原来8小时延长到了9小时、10小时……“能修则修,不能修的想办法变废为宝,力所能及的为企业减负,为领导解忧。”这种意识在职工们心中形成,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由于生产场地环境制约,大多数职工需要室外作业。在毫无遮拦的大敞篷下,夏天热浪蒸人,汗水湿透衣衫,冬天寒风呼啸,冻得手脚发麻。在如此艰苦的作业环境下,职工们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职工们坦言:“这些与当前企业的经营困境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
在保证日常工作量的基础上,更新厂还会经常性地接到一些突击性的修理及加工任务,面对生产急需职工们会毫无怨言、义无返顾地投入其中。去年六七月份期间,7197、7192工作面分别进行支架安装和工作面回撤工作,生产需要大量的皮带架子、托辊、地档、拖压绳轮等材料。为了减少新材料投入,降低成本费用,更新厂5个班组小组的33名职工,主动打破工种界限,全部上阵,对回收的材料进行焊接、整治、除锈、刷漆。看似很简单的修复工作,其中艰苦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厂长张玉涛说,许多回收上来的材料上面都不同程度的带有煤泥和杂物,要一点点清理,生锈的螺栓部分要动用氧焊切割,然后再用铁刷除锈,刷上防锈漆,继而按照尺寸标准分类规范摆放。就这样,一个班下来,人人都变成“花瓜”脸,服装成了迷彩服。经过两个月艰苦奋战,该厂不仅保证了生产一线的各种材料供应,而且大幅度冲减了新材料投入成本,6月份、7月份分别完成修旧产值105.59万元和108.06万元,连续创出历史新高。
有困难自己克服,没条件自己想法创造。在劳动负荷饱满的情况下,遇到生产紧急任务,大家还是咬紧牙关,一再坚持。去年12月20号,掘进一队在施工过程中,急需60套120根H架,要一天时间加工完毕,如果完不成将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掘进生产。接到任务后,更新厂马上安排电焊组停下手中的活,进行专门加工改制。陈汝新、姜萍、祝来增、欧阳道夫等4名职工,主动放弃了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并加班到晚上19时,圆满完成突击加工任务。当材料人员来到加工场地装料,连说两个想不到:想不到更新厂的职工这么能干!想不到速度这么快,质量这么好!
到2015年9月底,该厂全部完成了840万元的计划任务,有职工认为可以好好歇歇了,但张玉涛不那么认为。他说:困难当头,企业有难,为企业减轻负担就是为自己创造生存之本,大家谁也不能讲条件,也没有理由提出任何要求。就这样,在无任何奖励的情况下,后3个月,该厂又实现修旧产值210余万元。“企业这么困难,我们多干点活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该厂职工说的最多的话语。(魏明东) 明东老师好,文章不错,图片也非常棒哈,建议文章再补充下温馨团队的做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