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过年
难忘儿时过年一年来,人们经历好多节日,元宵节、中秋节、劳动节,特别是情人节啊、圣诞节啊等等一些洋节日也席卷神州大地,但是,无论怎样,任何一个节日,也替代不了“过年”这一传统习俗,年复一年,百样感觉,都化作浓烈,守候着各种期盼。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过年的向往已不像以前那么热切了。 现在大家渴望过年,都是为了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休息一下,回家和在四面八方工作的兄弟姐妹们团圆聚聚,孝敬一下老人。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淡了,这不由使我怀念起儿时的过年。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 ,平时很少吃到肉和油炸食品,也只有等到快过年杀猪后才能吃到肉类,而且只能等到过年时才能穿到新衣服,才能吃到平时根本吃不到的炸油条、炸圆子、蒸肉、排骨等。更别说吃糖、瓜子、花生等零食了。所以小时候就特别渴望着过年,到如今也很怀念儿时的过年。
小时候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进入腊月后的第一个节日一—腊八节。腊八那天,妈妈煮一大锅稀饭,里面放进瘦肉、红豆、萝卜等东西,再放进一些猪油和盐。然后,大火开始煮起来,煮好后吃起来特别香,一碗、两碗、三碗,一会儿我和哥哥、妹妹肚子撑得圆滚滚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因为杀猪了,当天晚上就要吃大肠煮白菜,蒸馒头,说实话,那时,尽管肚子没油水,可我最讨厌吃那东西了。晚上,看着家人香喷喷的吃着汤菜,我就吃两个馒头,因为平时吃不着馒头,吃两个馒头也很香的。
腊月二十四上午,全家人参与大扫除,我们把家里几间房子从上到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过年要用的桌子、椅子搽洗一遍,再把所有的脏衣服翻找出来洗洗,一切干干净净迎新年。
腊月二十八的晚上,父母亲就开始忙着炸年货了,什么油条呀、排骨呀、芝麻面叶呀……更让我们开心的是,我们和父亲一起制作的圆圆的红薯丸子、绿豆丸子,经过炸熟后,吃的好甜、好香。当天晚上我们可是不吃晚饭了,要知道炸一样好了吃一样,不等全部炸完,我们就已吃饱了。现在我们只是偶尔买点这些炸货吃吃,可不是多想吃那些油腻腻的东西了。
腊月二十九,妈妈就开始蒸很多的馒头和包子,最记忆深刻的是做馒头前,事先要发好面。只见妈妈把酵头与面和好后放在有温水的锅里,然后在锅盖上盖上厚厚的棉被保温。大约过了三个小时后,掀开被子,面盆里的面像充了气的皮球一样胀大起来,面上还有好多蜂窝窝,母亲说这时面就算发好了。接着,妈妈就开始和面擀面皮包菜包、做花卷、做馒头、做肉包。等一笼蒸熟后,我和哥哥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就吃,手烫痛了、嘴巴烫痛了,那个香味到现在还余味缭绕、回味无穷。
大年三十,真是开心,快中午的时候,家家户户,一家挨一家的放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饭后,就是全家包饺子的时刻了,每次爷爷、父母包的时候,我们就在那里瞎掺合,也学着大人的样包一个又一个,还做上个记号,到时留着自己吃呢。
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大年初一,可以穿新衣服了。记得妈妈把新衣服买回去后,几次还偷偷摸摸地把新衣穿在身上,站在大大的穿衣镜前左照右看,自我欣赏。三十的晚上,就会早早把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枕头边上,美滋滋的看着看着,摸一下摸一下,很难入睡,只盼望着天快些亮啊,可就觉得那一夜真长啊。
大年初一,是睡不成懒觉的。一大早就会有邻居上门来拜年了,我们也都早早地起床,穿好新衣,摆好招待客人的瓜子、糖果,客人来拜年了,赶紧给人家拿糖、拿瓜子吃。
初一早饭前,妈妈在地上铺个旧衣服,我和哥哥、妹妹先后给爷爷磕头,然后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起身后爷爷就会分别给我们每人20元钱。接着再给父母磕头,妈妈又给我们各10元,一会儿30元就挣到手了。接着我们把钱藏好,又到隔壁邻居家拜年,邻居就会给我们抓一大把包谷花和南瓜子吃,那个时候,只怪自己的口袋太小了。几天拜完年后,我和哥哥就把拜年的“战果”进行分类,带有闪闪发光金纸的高级糖放在一个袋子里,一般的不太喜欢吃的糖放在一个袋子里。每一个高级糖的糖纸我都舍不得扔掉,吃过后把糖纸平平整整地放在书页中珍藏着,时不时带到学校去向同学炫耀一下呢。
现在过年虽然也很开心快乐,但儿时过年给我带来的幸福和欢乐,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弥留难忘……
(际华3542 段宗英) 是啊, 儿时过年是最高兴的,同感! 学习,问好段老师! 段姐姐的好文已经推送到我们平台的微信公众号,点击分享就可以让您的好友看到您的好文啦!也期待更多的友友关注平台微信哦,扫描下方的图片就可以关注啦 谢谢老师们的鼓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