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6-2-5 14:52:56

警惕频繁跳槽:当你成为那只飞不出屋子的蝴蝶

 在新的制度经济学里面,有这样两个概念: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它的意思是说,制度变迁(比如改革)一旦走上某条道路,就存在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自我强化,即使这条道路是错误的,也是如此,甚至最后进入一种自我强化的状态。




  正因为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会习惯性地走下去并且不断自我强化。所以如果要转向其它的道路,就将付出更高的成本。这也告诫我们,在选择时应该慎重。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密尔顿·弗里德曼在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免费奖学金时,同时获得了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的一笔奖学金,但也经过审慎考虑后接受了前者,从此与经济学结下不解之缘。但如果他接受了后者呢?他的未来会怎样?也许就不再成为经济学家,而是数学家或其它的什么人。




  我们如果选择了某项职业,在从事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积累起这项职业的专门技能,如果半路出家转行,必然经过一个艰苦的“换羽”过程,而且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当然,人们是否转行的决定依然是权衡转行的成本与收益来决定的)。所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面临成千上万的雇主,因为他的可塑性大,而一个有十余年经验的技术员面临的雇主可能只有几千或者几百乃至几十甚至几个,因为路径依赖和自相似性使)他们具备的能力越来越专业化,要重塑他们就需要花更大的成本。




  我们也看到,喜欢频繁跳槽的人,都工作都不太稳定,原因可能在于他们跳槽的成本常常不大,也意味着他们的人生富于变化,路径依赖和自相似性相对就弱一些——然而他们也难以成为某一领域的集大成者。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跳槽者需要用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新的制度乃至工作知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不小的成本,而跳槽的收益常常需要机会,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从前周国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




  路过的人就上前问他:“为什么哭啊?”




  老人一边哭一边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




  路人奇怪地问:“你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没求到呢?”




  这位老人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却喜欢用年老的人。等到喜欢用老人的国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




  由这个故事可见,跳槽虽然有它的好处,可以带来新的感觉、新的生活,但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频繁跳槽的行为却并不可取。




  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的对世界、对人的看法往往会影响其一生,也更易发生“选择”效应。一棵树在幼小时要扶正它是容易的,当它长大还想扶正它就很难了,因此注重儿童和少年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是最重要的。




  因为固执心理的存在,所以选择效应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一种选择,“破罐子破摔”也是一种选择。“浪子回头金不换”则说明了要改变选择效应的作用,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人们往往对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执迷不悔,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必须慎重,必须选择和接触那些能够带来好影响的人,选择那些能够更好地创造我们未来的工作。



发布者:濮阳百姓人才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频繁跳槽:当你成为那只飞不出屋子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