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今朝 发表于 2016-2-10 13:51:40

春节回家,我遇见了五线城市的滴滴司机

春节回老家,从被O2O、各种App改造过的「互联网化生活」中撤离,我立刻进入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五线城市的滴滴黑车司机

遇到的第一个人,我称他为「五线城市的滴滴司机」。这座以食品知名的中部城市,应该还无法进入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名单,因此我姑且将之列入「五线城市」。

从地处郊外的高铁站走出来,一头钻进了漫天大雪里。因为没有直达家里的公交车,所以,我打到了一辆黑车。说他是黑车,因为他有着「黑车」的所有特征:蹲守车站出口,事先谈妥价格(这个价格变动极大,且跟天气状况呈正相关),尽量坐满乘客才发车。

上车后我才发现,这个司机竟然正在使用「滴滴出行」的App接单。滴滴出行这一年风头正劲,和美国的出行叫车软件Uber激战正酣,没想到已经把业务铺到了这里。我打开Uber,确认了Uber的服务还未杀进这座城市。

这样看来,这位司机就兼具「黑车司机」和「滴滴司机」的双重身份。他丝毫不避讳「黑车司机」的身份。「在中国,黑车永远会存在,习主席要是把黑车砍掉,全国的交通都要瘫痪。」他异常健谈,有着老百姓中常见的「为国家领导人担忧」的说话风格。

跟他聊起来滴滴,他说,「无论你想去哪里,就算把目的地设为北京也没问题,反正接单后就按照软件的计费,到地方结束就可以。」虽然言语风格夸张,但说明他作为滴滴司机有着自己对这个工具的独特理解。据我所知,设定目的地和实际抵达目的地不同的做法是违规的。因为我不止一次地在杭州遇到这种情况,当乘客设定的目的地和实际去的地方相差太远时,司机都会有所犹豫,因为担心被系统识别为作弊而被封号。或许,滴滴在偏远地区的运营政策会考虑到当地的情况而有所放宽规则。

有意思的一点是,这辆车的前窗上放了块「新闻采访」的 牌子。「这样有好处,好多地方交警就不敢敲诈你。」这位司机大哥笑着对我说,精明的眼睛里写满了「你懂的」。

我的老家,就在那个屯

生活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城市,会有一种生活彻底被互联网化的幻觉。早中晚三餐都可以用外卖App解决,会根据谁家烧钱多、提供更多的优惠来选择是使用口碑外卖还是饿了么;出门买菜、打车都不再掏钱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打一场取代钱包的争夺战…然而,回到农村老家,这种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就受到「重创」。

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信号太差。中国移动(微博)、中国联通(微博)、中国电信(微博)三家国有运营商在过去几年进展迅速,从2G到3G,从3G到4G,网速越来越快。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信号基站的数量并不能够满足需求,往往一个基站要对周边零落分布的十几个村庄负责。在老家时,一旦进屋,我的联通卡信号经常性处于两格的状态,能打电话就不错了,更别提3G、4G。

第二个问题是宽带并未普及。互联网的风吹到农村地区,明显风速下降,网速亦然。农村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城市,因此铺设线路的成本较高,大城市早已实现的「光纤入户」在农村地区明显难度上升。此外,在城市中,网络可能已经算作正常生活的基础建设,在农村却没有这么强烈的需求。成本高+需求低,这两个因素相互叠加,宽带普及率不高就成为必然结果。镇上联通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线路铺设成本比较高,因此宽带运营商在农村地区选择的策略是:按照需求量开放有限的端口。如果凑巧村里的网络端口用完,想开通宽带业务还要等上不少时间。

和村里的大人对网络的依赖不一样,小孩子是对网络有强烈需求的一代。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爆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QQ、微信,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机游戏,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有相当高学习门槛,但小孩子却似乎有天然的优势。宽带普及率不高,但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却相当高。我经常能看到几个村里少年,长时间站在我家门前的地方玩手机。我正好奇为啥躲在那里,被我妈解答了疑惑:「那是在蹭前边那户人家的无线网。」

他们使用的,是一款叫做「WIFI万能钥匙」的App。这家估值超1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曾宣称月活跃用户达到了3.6亿。使用这款App,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知道的热点密码,也可以下载别人上传的热点密码,从而直接接入。在城市里,免费热点遍布了咖啡馆、商场,在宽带有限的农村地区,使用这种工具以「破解」的方式蹭邻居的无线网,应该给这款App带来了不少用户。

身处这场史无前例的互联网改造浪潮中,我能感受到的是,城市快速向前,农村却像在半推半中缓慢前移。依然跑黑车的滴滴司机,风雨无阻地别人家屋后蹭网玩手机的少年,都是这个巨大图景的典型缩影。尽管淘宝广告开始在农村搞刷墙广告,快递公司开始在乡镇设代理点,农村的互联网进程还只是正在基础建设上蹒跚前行罢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节回家,我遇见了五线城市的滴滴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