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四大特色确立五项机制
杨浦区总工会近日揭开改革“路线图”:改革将围绕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而展开,有效促进组织设置、干部管理、运行机制、支持保障的创新性变革。据了解,该“路线图”着重体现了以打造工会工作品牌为核心的四大特点和服务职工群众为灵魂的五项机制。
精简调整凸现工会职责
“路线图”就调整杨浦区总工会机关部门设置作了详尽解读,区总工会将由原来的“五部一室”调整为“三部一室”,新的部室为组织建设部、权益保障部、宣传教育部、办公室(合署经审办),机关人员由19人精简为17人。根据工作需要,区总工会机关精减的2个编制调配至非公企业集聚度高、服务非公企业工作量大的区相关部门工会,并适时调整使用。为了保证更多基层一线的职工群众参与议事决策,“路线图”提出提高基层工会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生产和工作一线人员在区工会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中的比例。区总工会领导班子按“1+2+1+2”配备,即1名正职主席、2名专职副主席、1名挂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建立“2+1”机关人员使用机制,“2”是工会机关专职干部和选派的挂职干部,“1”是工会机关工作志愿者。为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力量,明确街道、镇总工会主席由街道镇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并配备正科级领导职务专职副主席;由市总工会、区总工会和区财政共同出资,按照每2000至3000名会员配备1名的标准,配备一支80人左右的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专职从事工会工作,具备条件的选举担任区域性、行业性联合工会主席或工会联合会主席。
五项机制聚焦服务职工
五项机制是“路线图”的灵魂,也是杨浦区总工会今后开展工作的方向。
首先,建立健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制度。区总工会将健全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窗口服务单位和服务平台全天候回应职工等工作制度。坚持每年3至5月期间开展“大走访、大调解、大服务”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赴园区、进楼宇、到工地,掌握职工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法院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院工会窗口调解、职工法援中心调解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
其次,探索建立适应职工“生物钟”的服务制度。区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街道职工援助服务分中心,实行工作日延长服务至晚上8时、星期六照常服务的工作制度,深入开展职业介绍、帮困救助、劳动争议调解、心理咨询等特色服务。
第三,建立健全职工服务站机制。在职工集聚度高且流动性大的各类园区、重大项目工地等,建立健全职工服务站,会同街、镇、单位党组织,整合资源,使其成为直接联系服务区域职工群众的工作平台。
同时,建立新型网上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区总网站、“杨浦职工之家”微博,建立手机版《杨浦工会》,建立各行业、街镇、直属工会和所属事业单位的QQ群、微信群。关注职工个人微信微博,形成杨浦工会系统网上工作平台和信息发布辐射圈,探索职工网上入会、网上申请活动的途径方法,注重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工作联动。
此外,建立以职工满意度为导向的工作评价机制。建立由劳模先进、转岗或退休工会工作者等组成的评估小组,形成“自下而上”的考核评价机制;聘请“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社会机构,开展对工会工作的第三方评估,接受社会监督。
四大特点打造工作品牌
“路线图”还详解了以打造工会工作品牌为核心的四大特点。
拓展立功竞赛活动领域。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深化“四比四看”、“六比六赛”竞赛内容,增强送保障、送健康、送文化、送关爱、送清凉“五送”等活动成效,激励职工在重大工程、旧改征收、科技创新等各类立功竞赛活动中当好主角。
培育树立推荐劳模先进。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劳动者”主题活动,各类推荐评先名额将进一步向基层一线、普通职工、农民工倾斜,更多地用于推荐激励在各类劳动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创新创业明星。
做强服务职工实事项目。不断完善工会会员服务卡、法律援助等服务品牌,提高工会对职工法律援助的能力,持有工会会员服务卡的职工只要有法律援助的需要,均可享受工会提供的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实现法律援助对职工的基本全覆盖;建设“职工文化服务圈”,发挥职工文体协会、文创中心、职工艺术团等组织的作用,逐步在全区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沙龙、月月有赛事”的职工文化服务新格局。
培育发展工会引领的社会组织。指导帮助杨浦工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良性发展。对文化类、体育类的社会组织资源,采取项目化、市场化的办法购买服务,培育一批集聚在工会组织周围的社会组织。
此外,“路线图”还特别指出,区财政保持对落户在街镇的非公企业工会,每年按每个会员给予30元的活动经费标准,下拨给街镇作为专项工作经费,并覆盖到非公企业集聚度高、服务非公企业工作量大的区相关部门工会。
来源:劳动报
拓展立功竞赛活动领域 培育树立推荐劳模先进 做强服务职工实事项目 培育发展工会引领的社会组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