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好家风滋养润心田
“重家和、讲孝道、严教幼、懂礼节、邻里亲”,2月19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居民牛国卜将书法家书写的家风牌匾工工正正的挂在墙上,并和家人一起分享。当日,牛国卜走上淄川区领奖台,捧回了区委区政府颁发的家风牌匾。“我将这块牌匾挂在家中最显要位置,让家人时时感受到家风的滋养。”这天,与牛国卜一样,淄川区还有1281家庭、村居、单位分别获得最美或好家风、村风、行风称号。“道德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三风’建设长久的抓下去,让好风气吹进老百姓心坎里。”区委书记李新胜说。2015年以来,淄川区以家庭、村居、行业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家风村风行风“三风”建设活动,让冷冰冰的道德理论“细化”成鲜活的社会实践,形成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去年,全区24万个家庭、465个村居、143个部门单位、1000余家企业普遍制定了家风家训、村风村训、行风行训,并利用多个平台进行宣传展示。
道德传承,激活内动力
2012年开始,淄川区创新实施了以“孝诚爱仁”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时至今日,道德的种子已在淄川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进一步深化“四德工程”建设,2015年,淄川区以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家风村风行风“三风”建设,引导群众敬重历史、不忘本源、传承发展。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风文化灿若繁星。但良好的家风并非来源于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我的二舅姥爷是革命烈士、四舅姥爷是心脏病专家、爷爷奶奶是高级知识分子、父母亲是教师……”2月19日,在淄川区最美家风村风行风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般阳中学教师席代仪深情诉说着她的家风故事。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在“勤恳务实,勇于奉献,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优良家风的耳濡目染下,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只有学“经典”,才明事理。为此,淄川区编印了《中华传世经典选粹—-大道至简》、《家风村风行风建设指导手册》等4万多册指导书籍,向群众免费发放;开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凤凰大讲堂”等学习阵地,举办专题讲座50余场次,受众11.5万人;从教体和卫计系统选调205名志愿者组成宣讲团,深入基层680个道德讲堂宣讲,提升群众的道德素养。
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公司在开展家风家训的征集中,许多员工由于不知道就回家问父辈或查族谱。“其实寻找的过程,就是重温和传承的过程,也是内心接受道德洗礼和境界提升的过程。”员工张海英深有体会的说。
只有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潜移默化的把家风家训入脑入心,才能提升个人内心的思想境界,并转化成工作的动力源泉。也只有一个个小家庭崇德向善,由小变大,才能汇聚成全社会的道德正能量。
虚功实做,传递正能量
各家族训、家风故事、村风村训……走进全国文明村双杨镇赵瓦村,浓郁的家风扑面而来。主干道两侧的墙壁上绘满了家风村风。由古到今,从村到家,一个村庄的传承和发展跃然而出。赵瓦村充分发挥家族中德高望重老人的作用,每家族推选2至3名为家族理事大总,以家族为单位,带领群众续族谱、树家训,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弘扬敬长老、孝父母、崇俭朴、禁赌博等伦理规范。
孟母三迁、曾子杀猪教子这些故事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家教典故。“人之初、性本善 ……”一进入凤凰村幼儿园就听见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文明礼仪儿歌》、《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处处可见;墙壁上贴满了小朋友的家风故事和家庭合影:中班张浩宇帮爷爷捡鸡蛋、大班孙羽琪帮妈妈扫地……“大手拉小手,共创好家风”,从娃娃抓起,一股好风气正在悄然传承。
“三风”建设是在人们头脑中搞道德建设,看不见、摸不着。为避免空对空,淄川区通过学经典、立“三风”、评“好风”三个阶段,把“三风”建设项目化、立体化。层层发动,组织民间书法志愿者2000多人,为群众义务书写家风家训,引导群众将其上墙入堂,实现人人参与。
德润心田,喜结文明果
颐泽社区是一个新成立的居民区,1500多户居民来自全区不同地方,相互之间并不熟悉。居委通过组织和谐楼道评选、摄影书画征文、居民文化演出等多种形式,让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其中,在活动中由陌生、了解到熟悉。在此基础上,发动200多名家庭代表,为自己心中的“最美家庭”点赞,评选出10户“最美家庭”表彰。
淄川区注重从基层、从群众中培养和挖掘先进典型,通过开展最美家风、般阳孝子等系列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引导群众。目前,累计表彰各级各类先进典型82080名,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5人、省道德模范2人、山东好人13人,形成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能管用的道德建设成果。
对评选出的典型,层层设立“光荣榜”,通过表彰会、敲锣打鼓送牌匾等大张旗鼓的宣传,营造了“好人有好报、人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润物无声。如今在淄川区,孝敬老人的多了,斗殴打架的少了;讲诚信的多了,售假制假的少了。孝老爱亲、遵规守法、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蔚然成风。
“作为投资方,我们明显感觉这里的民风淳朴、行风正,软环境非常好,在这里投资心里有底气。”2015年与淄川签约投资30亿元文化项目的长城影视集团董事长赵锐勇说。
在“三风”建设的推动下,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得到了激发。群众满意度由全市第五名上升到第二名;在全市定量指标考核中荣获区县第一;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中名列区县第一。
闫盛霆 仇慧清
页:
[1]